寄兴

看破红尘淡外求,把将万事付东流。 升沈有分情何著,俯仰无惭乐更优。 茗椀薰炉供静趣,行云野鹤伴閒游。 一丝不挂神超越,作德由来心日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看破红尘:指对人间的世俗生活彻底看透,不再留恋。红尘,旧指繁华的社会,也泛指人世间
  • **淡外求:对身外的功名利禄等追求看得很淡 。
  • **升沈:“沈”通“沉”,读音(chén)。升沉指的是人生的升迁和沉沦,即起伏、得失。
  • **有分:有定分,意思是一切都有注定的安排。
  • **情何著:感情又何必执着。著,执着,读音(zhuó)
  • **俯仰无惭:指为人处世问心无愧。俯仰,低头和抬头,代指一举一动
  • **茗椀:“椀”同“碗”,读音(wǎn)。茗椀即茶碗。
  • **閒游:“閒”同“闲”,读音(xián)。闲游指悠闲地游玩。
  • **一丝不挂:原是佛教用语,比喻人没有一丝牵挂,超凡脱俗。这里形容超脱自在的状态。
  • **作德:修养品德。
  • **心日休:内心一天比一天美好。休,美好

翻译

我已然看透这世间的繁华过往,不再对外在的功名利禄有过多追求,就把世间的纷纷扰扰万事都当作向东流去的江水,任其消逝。人生的得失沉浮都自有定数,又何必对这些过度执着。只要做人做事问心无愧,内心就能享受到更为优渥的快乐。置备上茶碗和薰炉,享受这份静谧的趣味。与天上自在的行云、野外不羁的仙鹤为伴,一起悠然自在地闲游。心中没有一丝牵挂,精神便可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不断地修养品德,自然内心就会一天比一天更加美好。

赏析

这首《寄兴》是黄文仪表达人生态度与精神追求的诗作。开篇“看破红尘淡外求,把将万事付东流”,直接表明自己超脱世俗、不追逐外物的豁达心境,将功名利禄等世俗之事比作东去的流水,尽显潇洒。颔联“升沈有分情何著,俯仰无惭乐更优”则展现出对人生起落的透彻领悟,认为不应执着于得失,秉持内心的正直,问心无愧便能收获真正的快乐,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颈联“茗椀薰炉供静趣,行云野鹤伴閒游”描绘出一幅闲适优雅的生活图景,饮茶焚香,与自然相伴,动静结合,营造出惬意淡泊的氛围,给人以悠然自在之感。尾联“一丝不挂神超越,作德由来心日休”点明主旨,强调内心毫无牵挂、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并指出通过修养品德能够让内心不断向善向美,体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取向。整首诗意境超脱,语言简约却富含深意,表达了诗人远离尘世喧嚣,追求心灵自由与道德修养的高尚情操。

黄文仪

黄文仪,凤山邑附贡。〖参考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台银本。〗据其诗作〈记许逆滋事五古十二首〉中述及道光四年「许尚、杨良斌之役」,推断其应为清道光年间(1821~1850)人士。其馀生平不详。(施懿琳撰) ► 1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