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广州

秋风独上越王台,吊古伤今几霸才。 表里山河故无恙,消遥天海此归来。 沦波淼淼八千里,圆月匆匆一百回。 自抚头颅看髀肉,侧身东望重徘徊。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越王台:在广州越秀山上,为南越王赵佗所建。
  • 吊古伤今:凭吊古迹,对现今的事物有所感伤。这里意思是追念古代霸业,感伤今时人才难觅。
  • 表里山河: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本意指外有大河,内有高山。这里形容广州地区的地理形势。
  • 无恙:没有疾病、灾祸之类忧愁的事。
  • 逍遥:自由自在,悠然自得。
  • ****淼淼(miǎo miǎo):形容水势浩大。
  • 髀(bì)肉:大腿上的肉。自抚头颅看髀肉,用的是刘备的典故,刘备久不骑马,髀肉复生,感慨时光流逝,功业未建。
  • 侧身:表示有所顾虑而侧身站立。这里指诗人心情复杂,侧身向东眺望。

翻译

在秋风萧瑟中独自登上越王台,追念古代霸业、感伤今时难有出众的霸王之才。广州这有着山河天险为屏障的地方依然安然无恙,我自由自在地从天海之间归来。浩渺的水波连绵八千里,匆匆之间已经看过一百回圆月。自己抚摸着脑袋,看着大腿上复生的赘肉,不禁侧身向东方眺望,内心徘徊不定,感慨万千 。

赏析

这首诗开篇以秋风独登越王台起笔,营造出一种萧瑟、凝重的氛围。“吊古伤今几霸才”一句,诗人追思往昔的霸业,又为当下难以出现可以成就霸业的人才而伤感,流露出对历史变迁和世道兴衰的感叹。“表里山河故无恙,逍遥天海此归来”,一方面描绘广州山河依旧的稳定,另一方面展现诗人经过漂泊后归来的自在状态,但这份逍遥之下或许藏着不为人知的复杂心境。“沦波淼淼八千里,圆月匆匆一百回”通过豪迈壮阔的水势和频繁更迭的月圆,写尽了诗人漂泊的漫长和经历的丰富,含有深深的岁月感怀。而尾联“自抚头颅看髀肉,侧身东望重徘徊”,化用刘备的典故,借感慨时光流逝,功业未建,展现出诗人内心壮志未酬的隐忧,以及对未来局势的深切关注与内心的矛盾挣扎,整首诗将诗人复杂的情感在对山河、岁月的描写中层层抒发,意境深沉且情感真挚。

黄遵宪

黄遵宪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汉族客家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朝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 黄遵宪出生于广东嘉应州,1876年中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的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8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