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闻京师义和团事感赋

博带峨冠对旧臣,三年缄口讳维新。 仅将儿戏尘羹事,付与尸居木偶人。 绍述政行皆铁案,党人狱起又黄巾。 即今刚赵来宣抚,犹信投戈是义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博带峨冠:( bó dài é guān )高冠博带,古代儒生或士大夫的装束,这里指保守的旧官僚。
  • 缄口讳维新:闭口不提维新之事。缄口,闭口。
  • 儿戏尘羹事:把义和团之事当作儿戏和微不足道的事情。尘羹,尘土制成的羹汤,比喻没有价值的东西。
  • 尸居木偶人:像尸体一样静止不动、像木偶一样毫无生气的人,指昏庸无能的官员。
  • 绍述:继承。这里指慈禧太后等保守势力废除光绪帝的维新变法,恢复旧制。
  • 党人狱起又黄巾:指朝廷抓捕维新人士,就像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而义和团的兴起又如同汉末的黄巾起义。黄巾,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头裹黄巾,故称黄巾军。
  • 刚赵:指刚毅和赵舒翘,清朝官员,奉命前往处理义和团事件。
  • 宣抚:朝廷派遣大臣安抚地方。

翻译

那些穿着高冠博带的旧臣们,三年来闭口不提维新之事。 仅仅把义和团的事情当作儿戏和无足轻重之事,交给那些昏庸无能的人去处理。 继承旧制的政策施行都是铁定的案子,抓捕维新党人的牢狱兴起,而义和团又如同黄巾起义般出现。 如今刚毅和赵舒翘来进行安抚,还相信那些放下武器的人是义民。

赏析

这首诗是黄遵宪对京师义和团事件的感慨之作。诗中通过对旧臣的保守态度和昏庸无能的批判,揭示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和混乱。诗人对维新变法的被压制表示遗憾,同时对义和团事件的复杂性质进行了思考。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旧臣们对维新的回避态度,表现了他们的保守和顽固。接下来,诗人将义和团之事视为儿戏和微不足道,讽刺了当时官员的无能和对局势的轻视。“绍述政行皆铁案,党人狱起又黄巾”这两句,用简洁的语言揭示了政治的残酷和社会的动荡,将朝廷的保守政策与历史上的党锢之祸相类比,同时将义和团的兴起与黄巾起义相提并论,暗示了社会矛盾的激化。最后两句,诗人提到刚毅和赵舒翘的宣抚,表达了对局势发展的担忧和对所谓“义民”的质疑。

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类比和对现实的批判,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政治局势的忧虑。

黄遵宪

黄遵宪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汉族客家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朝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 黄遵宪出生于广东嘉应州,1876年中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的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8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