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
吾州固多士,霞佩相上下。
懿哉考亭老,伊洛与并驾。
清庙荐鼎彝,黄琮加缫藉。
遂令晋之鄙,嗜学如嗜炙。
岂徒挟老笔,秋风趁雄跨。
奇文吐寒芒,明月夜相射。
要当抱遗经,与帝陈广厦。
平津二三策,夫我则不暇。
士以器识先,兰鲍在所化。
行矣其勉旃,勿为子虚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吾州:我的故乡,作者家乡在安徽祁门。
- 霞佩:借指高雅的人士。这里指有才学品德高尚的人。
- 懿(yì)哉:美好啊。
- 考亭老:指朱熹。朱熹晚年居建阳考亭,后世尊称考亭先生 。
- 伊洛:指北宋程颢、程颐兄弟。他们是洛阳人,讲学伊、洛之间,学术传承于孔子、孟子,史称“伊洛之学”。
- 清庙:宗庙。
- 荐(jiàn):进献。
- 鼎彝(yí):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等礼器。
- 黄琮(cóng):黄色的瑞玉。
- 缫(sāo)藉:古代祭祀用品。缫,丝窠;藉,草垫子之类。
- 晋之鄙:这里代指偏僻之地。晋,古国名,这里泛指偏远地区;鄙,边境、偏远之地 。
- 嗜炙(shì zhì):喜欢烤肉,形容非常嗜好某事物 。
- 挟(xié):持、拿。
- 寒芒:冷光。
- 广厦:高大的房屋。
- 平津:指西汉公孙弘,封平津侯。这里指代求取功名。
- 器识:器量和见识。
- 兰鲍:兰,香草;鲍,咸鱼。意指环境对人的影响 。
- 勉旃(zhān):努力。旃,“之焉”的合音。
- 子虚: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的人物,这里代指浮夸不实的言辞。
翻译
我所在的州郡本来就人才济济,高雅之士层出不穷,不相上下。 多么美好啊,考亭先生朱熹,他的学问足以与伊洛之学并驾齐驱。 就如同在宗庙中敬献上鼎彝等贵重礼器,用黄色瑞玉配上祭祀的缫藉那样受到尊崇。 他的影响使得偏远之地的人们,对学习的热爱就像喜爱美味的烤肉。 这些学子们不仅手持妙笔,在秋风中意气风发、豪情满怀。 他们写出的奇文散发出冷峻的光芒,如同明月在夜空中交相辉映。 最重要的是要胸怀古代经典,能为国家治理出谋划策 。 至于像公孙弘那样只为求取功名利禄的策略,我可没有时间去顾及。 对于学子来说,器量和见识是首要的,所处环境的好坏影响巨大。 去吧,你们要努力奋进,不要用那些浮夸不实的言辞来自我吹嘘。
赏析
这首诗是方岳对学子的劝勉之作。开篇表明自己家乡人才众多,接着引出朱熹学问之高并与伊洛之学相提并论,强调了其学术地位的尊崇 。然后通过“清庙荐鼎彝”等句形象地说明了学问得到重视。诗中描述了学子受其影响而热爱学习,展现出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岂徒”几句描绘学子们才华横溢,所写文章光彩照人。 “要当抱遗经”表达希望学子能够以经典为指导,为国家做出贡献,而不屑于只为了功名利禄谋策。最后又从品德修养方面提醒学子要有器识,不要被不良环境影响,同时劝告学子要踏实努力,不浮夸。整首诗语言雅正,情感殷切,既对当地文化氛围和学子有很高的期望,又在劝勉中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品德学问的双重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