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热过散关因寄里中友人

· 文同
六月日正午,大暑若沸镬。 时行古关道,十步九立脚。 烟云炙尽散,树木晒欲落。 喉鼻喘不接,齿舌津屡涸。 担血僮破领,鞍汗马濡膊。 幽坑困猿狖,密莽渴鸟雀。 至此因自谓,胡为就名缚。 所利缘底物,奔走冒炎恶。 尘心日夜迫,欲住不能略。 因念吾故园,左右悉林薄。 昔我未第时,此有文酒乐。 长松借高荫,飞瀑与清濯。 层崖对僧咏,大石引客酌。 畏景虽赫然,无由此流烁。 于今只梦想,欲往途路邈。 所效殊未立,期归尚谁约。 徒尔发短歌,西首谢岩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镬(huò):古代的一种大锅。
  • 猿狖(yòu):猿猴。

翻译

六月的一天正中午,大暑天气就像滚烫的大锅。当时行走在古老的关道上,十步就得九次停下站脚。烟云都被烤炙散尽了,树木仿佛被晒得要掉落下来。喉咙和鼻子喘不过气来,牙齿和舌头津液屡次干涸。挑担的僮仆衣领都破了,马鞍上的汗水浸湿了马的膊部。幽深的坑谷困住猿猴,茂密的草莽让鸟雀干渴。到这里就自己思考,为什么要被名声所束缚。所追求的到底是因为什么,要这样奔波冒着炎热的恶劣天气。尘世的心日夜被逼迫,想要停下却不能。又想到我原来的家园,周围全是树林。往昔我还没有考中科举时,这里有诗文和饮酒的快乐。高大的松树借来高高的树荫,飞泻的瀑布可以使我清爽地沐浴。层层的山崖对着僧人吟咏,大石头引得客人饮酒。畏惧的暑热虽然很显著,但不会因此被热得像要融化流淌。到现在只停留在梦想中,想要回去路途却很遥远。所取得的成效还很不够,期盼回去又有谁来约定呢。白白地发出这短短的诗歌,向西边颔首致谢这山岩沟壑。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大热天经过散关时的艰难情景和作者复杂的内心感受。诗中通过对炎热天气、艰难行程的细致刻画,如“六月日正午,大暑若沸镬”“喉鼻喘不接,齿舌津屡涸”等,让读者深切感受到那种酷热难耐和疲惫不堪。同时,作者在极端环境下开始反思自己追逐名利的行为,怀念起过去未中科举时在家园的自在生活。其中对故园美好场景的回忆与当前境遇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过去的留恋和对现状的无奈。整首诗景情交融,既展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思考。

文同

文同

文同,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8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