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何靖山人隐居

· 文同
门外铺寒水,墙头立好山。 先生忘势利,高隐寄中间。 凫鹜应同乐,烟云已共闲。 几时能少暇,携酒到松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凫鹜(fú wù):野鸭。

翻译

门外流淌着寒冷的溪水,墙头耸立着美好的山峦。先生忘却了权势利益,在这高远的隐居处寄托身心。野鸭也应当与先生一同欢乐,烟云已然与先生一起安闲。什么时候能够稍有闲暇,就提着酒来到松关这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何靖山人的隐居之地的美好景致和他超脱于世俗势利的境界。诗中通过“门外寒水”“墙头好山”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突出隐居处的自然之美。“先生忘势利,高隐寄中间”表达出对山人不追逐名利、超然物外的赞赏。“凫鹜应同乐,烟云已共闲”用充满诗意的意象,进一步烘托出山人生活的闲适与自在。最后表达出诗人希望能有闲暇时带着酒来拜访此地,体现出对这里的向往之情。整首诗简洁而富有韵味,生动地展现了隐居生活的美好意境和独特魅力。

文同

文同

文同,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8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