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热见田中病牛

· 文同
垄上病牛良可悲,皮毛枯槁头角垂。 两鼻谽谺只自喘,四蹄屴岌曾不皮。 牧童默坐罢牵挽,耕叟拱立徒嗟咨。 朝驱暮使气力尽,尔死主人安得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垄上:田埂上。
  • 病牛:患病的牛。
  • 皮毛枯槁:皮肤和毛发都干枯无光。
  • 头角垂:形容牛因为生病而无力,头部低垂。
  • 谽谺(hān xiā):形容牛鼻孔大张,呼吸急促。
  • 屴岌(lì jí):形容牛蹄瘦弱,步履艰难。
  • 牧童:放牛的孩子。
  • 牵挽:牵引拉拽,这里指照顾牛的工作。
  • 耕叟:耕地的老农。
  • 拱立:两手相抱于胸前,表示恭敬或无可奈何地站立。
  • 嗟咨:叹息声。
  • 气力尽:力气耗尽。
  • :代词,指牛。
  • 主人:此处指牛的主人。

翻译

田埂上的病牛真是可怜,它的皮毛干枯,头低垂着。两个鼻孔大张着,只是自己喘息,四条腿瘦弱得几乎看不到肉。放牛的孩子默默坐着,不再去牵它;耕地的老农无奈地站着,只能叹息。早晨赶它,晚上使唤,它的力气已经耗尽,它死了,主人又怎么会知道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村生活中的悲惨画面,通过病牛的形象,展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病牛的遭遇象征了底层劳动者的生活状态,它们劳累至极,得不到应有的关怀,最终可能因主人不知情而默默死去。诗人通过牧童和耕叟的沉默,表达了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深深同情与无奈。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让人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苦难和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文同

文同

文同,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8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