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 · 其一寿丘提刑岁十二月二十有九日,实维

· 方岳
一年寒尽也。问秦沙、梅放未也。幽寻者谁也。有何郎佳约,岁云除也。南枝暖也。正同云、商量雪也。喜东皇,一转洪钧,依旧春风中也。 香也。骚情酿就,书味熏成,这些情也。玉堂深也。莫道年华归也。是循环、三百六旬六日,生意无穷已也。但丁宁,留取微酸,调商鼎也。
拼音

注释

丘提刑:指丘崈,字宗卿,江阴人,据《宋史》本传,曾任浙东提点刑狱,进焕章阁直学士。 骚情:诗人的吟情。骚,骚人,指诗人。 玉堂深:写其人处于学士之位,值宿宫殿之中,则其地位之清贵自见。

全词以气氛烘染取胜。作者抓住了在新年即将到来的时刻,选取了代表这一季节的梅花,作为全首结构的骨干,然后将梅同被祝寿者的品格以及时光流逝和岁岁有新意统一起来抒写。指出自然和人的同一。让被祝寿者从情理上乐意接受这种祝愿。

赏析

在全宋词中,寿词数是不少,但大多写得平庸,方岳这首《瑞鹤仙·寿丘提刑》力戒庸辞滥调,写得与一般寿词有所不同。指出自然和人的同一,让被祝寿者从情理上乐意接受这种祝愿。北宋晏殊自称“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惟说其气象。”方岳这首词,可以说也是承其旨意的。 作者是抓住丘崈的生辰在一年将尽这个特点来做文章的。但序里已经畅论,词就不宜过多地重复,于是从这个特点出发,写成一首意切韵逸的寿词。 “一年寒尽也”。这个“寒”字含义深广。丘崈生日是十二月二十九,便是一年最后的一天,即除夕。岁尽年末,总觉得有些不堪。一经改为“寒尽”,给人的感受便大大不同,谁不喜欢献岁发春昵?“问秦沙、梅放未也”这句很自然地联系到代表季节的花和被庆祝者所在地。 这首《瑞鹤仙》由寻梅联系到以扬州咏早梅著称的何逊,说他们相约去探幽访胜,此时岁暮天寒,早梅向暖的南枝初放。粗看这些话仅仅是对上文“梅放未也”的回答。作者是以烘托手法、平淡语言来表达颂扬之意。寻梅,从来就不是世俗之人的行为。是“谁”有这样豪情逸兴,在“上天同云,雨雪雰雰”(《诗·小雅·信南山》)的天气去寻梅呢?由此可以想见其人之高尚品格。只说“南枝”,显得北枝梅尚未开:“同云”正在“商量”,自是欲雪未雪。以上的描述,都围绕着“岁云除也”,这是为歇拍数语蓄势。然后笔锋突然一转,欢呼春神东君着意推进时序,又由春到人。 写梅即是写人,上片主要是称道丘崈的品质。下片进一步表扬其学问和勋业。换头以“香也”承上启下。“一香吹动人间世。”大自然带来了春天的气息,带来了梅花的芳香;也酿就了骚人的吟情,熏成了书卷的韵味。丘崈是孝宗隆兴元年进士,“骚情”“书味”等语是颂其文采风流,紧接着便以“玉堂深也”一语转入其从政生活。作者在此巧妙地只以一“玉堂深”写其人处于学士之位,值宿宫殿之中,则其地位之清贵自见。另外,词还将颂辞改变为期望的口吻,设想丘崈此时亦有年华老大之感,然后大谈其“始而又极,极而又始”,“循环无穷”,“极而无极”的道理。 立德、立功、立言,这是古来有志者的追求。据《宋史·丘崈传》:“崈仪状魁杰,机神英悟,尝慷慨谓人曰:”生无以报国,死愿为猛将以灭敌。‘其忠义性也。“可见丘崈是一个有抱负的人。词人抓住了最能打动人心的理由,指出”三百六旬六日,生意无穷已也,“衷心期待他”留取微酸,调商鼎也“。这两句恰切而有风趣。
方岳

方岳

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1488篇诗文

方岳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