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 琉璃蒸乳:一种精美的食物,像琉璃般莹润的蒸乳。
- 㹠(péng)膏:幼猪的油脂。
- 未抵:比不上。
- 格调:品格、情调。
- 脱粟饭:糙米做的饭。
- 撚(niǎn)霜毛:抚摸着变白的头发。撚,用手指搓转;霜毛,指白发。
- 断无:绝无。
- 文伯:春秋时鲁国大夫。此处可能借指富贵显达之人。
- 相累:拖累。
- 何曾:曹魏时期的官员,以生活奢华著称。此处借指生活奢靡之人。
- 大豪:大的豪奢。
- 射工毒:射工,传说中的虫名,能含沙射人影以致病 。射工毒表示这种虫带来的伤害。
- 政骚骚:正很多、很盛。政,通“正”;骚骚,纷繁众多的样子。
翻译
那如琉璃般的蒸乳和肥美的猪膏烹制的美食,也比不上我这斋厨里野菜的品格高妙。 糙米饭带着香气,搭配着野外采摘的苋菜,扛着锄头劳作的人吃饱后惬意地抚摸着自己的白发。 绝对不会有富贵之人那样的拖累,相比那些奢华无度之人,也没有极大的奢华负担。 听说这野苋还能治疗射工毒,在这人世间,这野菜可真是有着众多的益处啊。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独特的生活情趣和价值取向。开篇用“琉璃蒸乳”“㹠膏”等精美食品与“斋厨”里的野菜作对比,凸显出野菜虽平凡却格调高雅的特点,暗示诗人不追求奢靡,崇尚质朴的品质。 “脱粟饭香供野苋,荷锄人饱撚霜毛”描绘出一幅质朴而又惬意的乡村生活画面,展现了劳动人民自食其力后的满足与安闲。诗中通过提及“文伯”“何曾”,将自己的生活与富贵奢华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诗人不慕荣华、淡泊名利的心境。最后两句写野苋能医“射工毒”,以野苋的实用价值来进一步肯定其存在的意义,反映出诗人对平凡事物包含的珍贵价值的欣赏,全诗充满了对平凡生活和自然质朴之物的喜爱与咏赞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