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题渔舟写真二首

百年心事总悠悠,壮志当时苦未酬。 野老胸中负兵甲,钓翁眼底小王侯。 思量天下无磐石,叹息神州变缺瓯。 散发天涯从此去,烟蓑雨笠一渔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悠悠:形容长久、遥远的样子,这里指心事繁多而长久。 :实现,达成。 野老:指村野老人,这里是作者自喻。 :怀着,具有。 兵甲:兵器和盔甲,此处借指军事才能和抱负。 钓翁:钓鱼的老人,也是作者自指。 磐石:厚而大的石头,常用来比喻坚固不可动摇的事物。 叹息:叹气。 神州:中国的代称。 变缺瓯(ōu):瓯是小盆,这里比喻中国的领土变得残缺不全。 散发:散开头发,指不受拘束的状态。 天涯:天边,泛指遥远的地方。 蓑(suō):用草或棕制成的雨衣。 笠(lì):用竹篾或棕皮编制的遮阳挡雨的帽子。

翻译

人生百年,心事繁杂总觉漫长,当年的壮志雄心苦于未能实现。 我这村野老人胸怀军事才能和抱负,这钓鱼的老头眼中,王侯将相也不算什么。 思量着天下没有坚固不变的事物,叹息着神州大地变得领土残缺。 从此披散着头发走向遥远的地方,过着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生活。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袁世凯复杂的心境和情感。诗的前两句,他感慨人生心事繁多,壮志未酬,流露出一种无奈和遗憾。接下来,他以“野老”和“钓翁”自称,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姿态,同时又强调自己胸有兵甲,暗示自己的不凡抱负。“思量天下无磐石,叹息神州变缺瓯”则体现了他对国家局势的担忧和对领土残缺的叹息,反映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最后两句,他表示要远离尘世,过着渔翁的生活,这既可能是一种无奈的逃避,也可能是一种故作姿态。整首诗语言较为流畅,情感表达较为丰富,但结合袁世凯的历史背景,其诗中的情感和表达的意图,颇值得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