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武观渔歌
注释
- 崇武:地名,在今福建惠安东南。
- 樯(qiáng):桅杆。
- 鳣(zhān):鲟鳇鱼的古称。
- 鲔(wěi):鲟鱼和鳇鱼的古称。
- 鲿(cháng):鱼名。
- 鲨:鲨鱼。
- 泼刺:象声词,形容鱼在水中跳跃的声音。
- 呷唼(xiā shà):象声词,形容鱼、鸟等吃东西的声音。
- 刓(wán):削。
翻译
那如山的波涛遮蔽了天际,片片船只在波涛中漂浮着。众多的桅杆和渔网在烟水之间,网到的大鱼比山还高。 用鱼来作饵钓鱼真是巧妙,鱼挨着船行却不知道躲避。港湾里的鱼小,海里的鱼肥,随着潮水远去,暂时忘记了归程。 傍晚时分,风云四起,天地间一片黑暗,波涛也失去了颜色。渔人向来以海为家,四处漂泊,也难免感叹。 那跳跃的鲟鳇鱼、鲿鱼和鲨鱼,他们不只是捕捞小鱼虾。船头不时有大龟游过,船橹摇曳着,在波心中前行。 有时在云中仿佛看到龙爪张开,船为了躲避而驶向汪洋大海。停船偶尔到了乌龟屿,成千上万的鱼纷纷跃出水面。 扬帆远航,驶过澎湖沟,大鳞鱼、小鳞鱼在水面上漂浮。出海的小船靠着大船,小的划船,大的顺流而行。 年年为了捕鱼追逐海上的利益,一直从闽海到温州。在烟波中出没,忘记了吃饭,天寒时喝一口酒,就得穿上裘衣。 雨中穿着蓑衣和箬笠,群鱼结队争抢食物,发出呷唼的声音。对于船夫来说,雨中行船是艰难的路途,而对于渔人来说,雨中却是有利的捕鱼时机。 冬天过去,一年将尽也不归来,在海上以捕鱼为生,从事游猎之事。把大鱼腌制成盐鱼,小鱼晒成鱼干,在青天白日下,鱼铺满了海滩。 小鱼腌制,大鱼削肉,把鱼割开晒烤,肉堆成一团团。网到的鲂鱼味道尤其鲜美,削下鱼肉渡海去,作为美味的食物。 春晴天晴时放船回归,回到家中,妻儿都很高兴。贩卖鱼到海外能获得丰厚的利润,希望你不要厌恶风波的颠簸! 你没看到西方夷人在碧绿的海中捕鲸,冰山万仞,没有太阳的红色。火轮冲开冰块,有时会粉碎,拉出高大的鲸鱼。 又没看到夷人捕鲸后卖鲸油,烛龙(这里指鲸鱼脂肪做的灯)照亮夜晚,不再黑暗。海上的烟樯每日气势磅礴,任公(这里可能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以钓鱼著名)为求大鱼,花费三年时间。 人生为了谋取利益而忘记了挫折困难,世间的风波尤其激烈。我来到崇武观看打鱼,渔人唤起了我对广阔大海的兴致。 渔人低头听我唱歌,我的歌声中月色洒满了山岗。山下的潮声在深夜响起,回头望去,台海水面广阔无边。
赏析
这首《崇武观渔歌》生动地描绘了渔人在海上捕鱼的情景,展现了海上捕鱼生活的艰辛与收获,以及其中蕴含的风险和利益。诗中既有对捕鱼过程的详细描述,如用鱼作饵、捕捞各种鱼类、应对各种天气和海况等,也有对渔人生活状态的刻画,如他们以海为家、追逐利益、不畏艰辛的精神。同时,诗中还通过与西夷捕鲸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捕鱼生活的不易和人们对利益的追求。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宏大,通过对海上捕鱼生活的描绘,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们在生活中的奋斗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