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北投寄兄
健足佩书囊,奚童负行李。攀跻数仞峰,褰涉半溪水。
随云入远村,望树问墟市。回首辨家乡,不见鹿溪涘。
虽隔一重山,已过五十里。息驾竹林中,迎接主人喜。
遥拜先生尘,来脱先生履。款客山人风,肴佳酒亦旨。
深树开讲堂,明窗列净几。此间虽云乐,门闾老母倚。
已著孟郊衣,空致仲由米。重累我仲兄,盘匜一身理。
忆昨欲别时,兄怀有忧只。「去岁痛昊天,「蓼莪」哀未已。
今当季子行,家庭人有几」!闻兄此一言,惆怅不能止。
但道咫尺天,朝发夕可抵。勉强拜庭闱,皋此拥于此。
日入西山崖,日出东山里。人在两山间,吾家在何许!
举头看云飞,回头看云起。遥想吾家中,有人怀季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奚童:未成年的仆人。
- 攀跻:(pān jī):攀登。
- 褰涉:(qiān shè):提起衣服渡过。
- 墟市:乡村集市。
- 涘:(sì):水边。
- 款客:招待客人。
- 盘匜:(pán yí):古代盥洗用具盘与匜的并称,盘以承水,匜以注水。
- 仲兄:二哥。
- 季子:最小的儿子。
- 庭闱:(tíng wéi):父母居住处。
- 蓼莪:(liǎo é):《诗经·小雅》篇名,内容为子女追念父母之苦。
翻译
脚步矫健背着书囊,年幼的仆人背着行李。攀登几仞高的山峰,提起衣服渡过半条溪水。 跟随云彩进入远处的村庄,望着树木打听乡村集市。回首辨认家乡,看不到鹿溪的岸边。 虽然只隔着一座山,却已经走过五十里。在竹林中停下马车,迎接的主人满心欢喜。 远远地拜见先生,为先生脱去鞋子。招待客人有山人的风格,菜肴美味酒也香醇。 深深的树林里开设讲堂,明亮的窗户下排列着洁净的几案。这里虽然快乐,可家门内老母亲在依靠。 已经穿着孟郊那样贫寒的衣服,白白地送仲由那样的米。一再劳累我的二哥,独自操持盥洗之事。 回忆起昨天想要分别的时候,兄长心怀忧愁。“去年悲痛失去上天(指父亲去世),《蓼莪》的悲哀还未停止。如今你这最小的儿子远行,家里还有多少人啊”!听到兄长这一番话,惆怅得不能停止。 只说近在咫尺的天空下,早上出发晚上就可以抵达。勉强在父母居住处拜别,到这里来停留。 太阳落入西山崖,太阳又从东山升起。人在这两座山之间,我的家在什么地方! 抬头看云飘走,回头看云升起。远远地想象我家中,有人在怀念最小的儿子。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去北投寄住在兄长家的经历和感受。诗中详细描述了行程中的艰辛,如攀峰涉溪,以及到达目的地后的情景,包括优美的环境和热情的招待。同时,通过回忆与兄长分别时的对话,传达出对家中母亲的牵挂和对兄长独自承担家庭责任的愧疚之情。诗中的景色描写增添了画面感,如“日入西山崖,日出东山里”,而感情表达真挚深沉,如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兄长的感激与愧疚。整体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细腻地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复杂的心境和对家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