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煦斋师所藏天启三年小铁斧歌
披图足徵明祚败,如鉴写形蓍测卦。
霜刃休看寸铁轻,三百年基斲全坏。
九重多暇工雕锼,故剑肯向忠良求。
纷纷章奏弃不省,可怜神似东昏侯。
吁嗟弄兵兵以至,杨左诸臣空望治。
谶成委鬼与茄花,劈正徒劳殿楹置。
想见经营费匠心,藉娱长昼法宫深。
太阿倒授他人柄,遂令神州叹陆沈。
大东小东纵寻斧,谠士吞声狂竖舞。
走马廷前督内操,那惜金钱输左府。
挥戈难返日舍三,寇锋遍野民何堪。
六州铸铁真成错,事到桓灵不忍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英煦斋:清代收藏家。
- 祚(zuò):皇位。
- 蓍(shī):蓍草,古人用它的茎占卜。
- 斲(zhuó):砍,削。
- 九重:指帝王。
- 雕锼:雕刻。
- 东昏侯:南齐皇帝萧宝卷。
- 谶(chèn):迷信的人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
- 委鬼:魏字的拆写。
- 茄花:可能指某种象征或隐喻。
- 太阿:宝剑名,这里指权力。
- 陆沈:比喻国土沦陷。
- 大东小东:指东方各诸侯国。
- 谠士:正直之士。
- 狂竖:猖狂的小人。
- 日舍三:不明确具体含义。
- 桓灵:东汉的桓帝和灵帝,常被视为昏君的代表。
翻译
展开画卷足以证明明朝国运的衰败,如同镜子映照形状用蓍草测卦一般。别看这霜刃只是寸铁般轻巧,却将三百年的基业砍坏殆尽。帝王有很多闲暇功夫进行雕刻,旧剑却不肯向忠良之人寻求。众多的奏章被丢弃不看,可怜如同东昏侯般。可叹动用武力于是兵乱来了,杨涟左光斗等大臣徒然期望国家得到治理。预言形成了“委鬼”与“茄花”,徒劳地摆设殿楹纠正也无济于事。可以想见制作时花费了很多心思,借此在深宫中娱乐长长的白天。却把大权反倒交给他人,从而使得神州叹息沦陷。东方各国纵然寻找斧子,正直之士沉默而猖狂小人乱舞。在朝堂前奔走去督查宫内操练,哪里吝惜金钱送给左府。挥舞兵器难以挽回如同每日舍弃三个那样,贼寇的锋芒遍布田野民众怎能忍受。六州铸铁真是个错误,事情到了桓帝灵帝那样都不忍心谈论。
赏析
这首诗以“英煦斋师所藏天启三年小铁斧歌”为题,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感慨,表达了对明朝衰落的叹息。诗中用“披图足徵明祚败”开篇,奠定了全诗的基调。描述了明王朝在一些不当行为和昏庸统治下逐渐走向衰败,帝王的不理朝政、权力旁落等都对国家造成了严重伤害。通过一系列的典故和意象,如“东昏侯”“杨左诸臣”“桓灵”等,加深了对国运沉沦的感慨。对小铁斧的描绘和对历史事件的影射,深刻地展现了作者对历史教训的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全诗语言典雅,用典丰富,具有较强的历史感和批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