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

· 袁枚
路出澶河水最清,当年照影见亲征。 满朝白面三迁议,一角黄旗万岁声。 金币无多民已困,燕云不取祸终生。 行人立马秋风里,懊恼孱王早罢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澶渊:古湖泊名,也作“澶洹”,故址在今河南濮阳西。
  • 白面:此处指文臣。
  • 三迁议:指宋朝大臣对和战的多次争议。
  • 孱(chán)王:软弱无能的君王。

翻译

路途经过澶渊湖水最为清澈,当年曾映照出皇帝亲征的身影。满朝的文臣多次商议和战,一角黄旗传来万岁的呼声。金银财物不多百姓已很困苦,没有夺取燕云十六州留下祸端终身。行人在秋风中停下马,懊恼这软弱的君王早早罢兵。

赏析

这首诗围绕澶渊之盟展开,诗人通过描写澶渊、亲征等场景,展现了当时的历史画面。诗中“满朝白面三迁议”写出了朝廷中文臣对于和战的反复争论,“一角黄旗万岁声”则透露着当时的场景氛围。“金币无多民已困”反映了国家财力和民生的艰难,“燕云不取祸终生”指出没有实现重要战略目标的弊端。最后通过“懊恼孱王早罢兵”表达了诗人对软弱君王早早罢兵的遗憾和感慨,整首诗沉郁顿挫,感情深沉,具有一定的历史思考和感慨。

袁枚

袁枚

袁枚,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 1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