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野望
霁色媚野景,秋气清以肃。
小池泛菱叶,茆檐覆疏菊。
遥山一点青,涓净若新沐。
农家刈稻黍,场圃方事筑。
夕阳下柴门,牧人带归犊。
淡烟何霏微,溟溟起水澳。
日暮急清砧,客游感孤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霁(jì)色:雨后初晴的天色。霁:雨停止,天放晴。
- 媚:美好,此处有映照美化之意。
- 茆(máo)檐:茅屋的屋檐。茆:同“茅”,茅草。
- 覆:覆盖。
- 涓净:洁净,干净。
- 新沐:刚洗过澡,形容清新。
- 刈(yì):割(草或谷类)。
- 黍(shǔ):黍子,一种粮食作物。
- 场圃(pǔ):打谷场和菜园。
- 事筑:从事土堡、壁垒(场围)的修筑等事务。
- 柴门:用树枝等编成的门,常指贫寒人家的门 。
- 霏微:朦胧、细微。
- 溟溟(míng míng):形容烟雾弥漫的样子。
- 水澳(ào):水边弯曲的地方。
- 清砧(zhēn):捶衣的声音。砧,捣衣石。
翻译
雨后初晴的天色将野外景色映照得格外美好,秋天的气息清爽而又肃穆。小池塘里菱叶轻轻漂浮,茅草屋檐下几株稀疏的菊花盛开。远处的山峦透着一点青绿,洁净得就像刚刚梳洗过一样。农家正在收割稻谷和黍子,此时的打谷场和菜园正忙着修筑。夕阳缓缓落到柴门后方,放牧的人带着小牛犊悠然归来。淡淡的烟雾若隐若现,在水边弥漫升起。天色渐晚,急促的捣衣声传来,我这漂泊在外的游子,心中涌起阵阵孤独之感 。
赏析
这首《秋晚野望》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秋日傍晚乡村画卷。开篇通过“霁色”“秋气”点明时令和天气,勾勒出清爽肃穆的整体氛围;“小池泛菱叶,茆檐覆疏菊”用细腻笔触描绘眼前的微观景色,展现出乡村角落的宁静韵味;对“遥山”的描写,以“涓净若新沐”将青山的清新洁净之感生动呈现。接着,诗人写“农家刈稻黍,场圃方事筑”,体现农民的勤劳劳作,让画面富有生活的烟火气;“夕阳下柴门,牧人带归犊”则营造出一种悠然闲适的田园意境。最后,“淡烟何霏微,溟溟起水澳”增添了画面的朦胧与空灵美。而“日暮急清砧,客游感孤独”笔锋一转,由景入情,借捣衣声,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之情。整首诗情景交融,从描写秋晚野景到自然地生发客愁,让人感受到田园景色的美好和诗人复杂的心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