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作

· 袁枚
忆昔童孙小,曾蒙大母怜。 胜衣先取抱,弱冠尚同眠。 髻影红镫下,书声白发前。 倚娇频索果,逃学免施鞭。 敬奉先生馔,亲装稚子绵。 掌珠真护惜,轩鹤望腾骞。 行药常扶背,看花屡抚肩。 亲邻惊宠极,姊妹妒恩偏。 玉陛胪传夕,秋风榜发天。 望儿终有日,道我见无年。 渺渺言犹在,悠悠岁几迁。 果然宫锦服,来拜墓门烟。 返哺心虽急,舍饴梦已捐。 恩难酬白骨,泪可到黄泉。 宿草翻残照,秋山泣杜鹃。 今宵华表月,莫向陇头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陇(lǒng):泛指山。
  • 童孙:儿童。这里指作者自己。
  • 大母:祖母。
  • 胜衣:谓儿童稍长,能穿起成人的衣服。
  • 弱冠(guàn):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 髻(jì)影:发髻的影子。
  • 红镫(dèng):同“红灯”,这里指灯。
  • 馔(zhuàn):饮食,吃喝。
  • 稚子绵:小孩子的棉衣。
  • 掌珠:比喻极受疼爱的子女。
  • 轩鹤望腾骞(qiān):期望着如鹤高飞。腾骞,飞腾,向上升腾。
  • 行药:魏晋南北朝士大夫喜服一种烈性药(五石散)以养生,服药后漫步以散发药性,称行药。这里泛指养病。
  • 玉陛(bì):宫殿前的台阶,这里借指朝廷。
  • 胪(lú)传:科举时代,殿试揭晓唱名的一种仪式。
  • 榜发:发榜,公布考试录取名单。
  • 宿草:隔年的草。
  • 悠悠:长久,遥远。
  • 返哺:乌雏长成,衔食喂养其母。比喻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 饴(yí):用麦芽制成的糖浆,这里指甜蜜的生活。

翻译

回忆起小时候,我曾受到祖母的疼爱。 当我刚刚能穿起大人衣服时,祖母就先把我抱在怀里,我成年时还和她一同睡觉。 在灯影下能看到她梳着发髻的身影,在她白发前能听到我读书的声音。 我倚仗着她的宠爱频繁地索要果子,逃学了她也不舍得用鞭子惩罚我。 她恭敬地给先生准备饭菜,亲自为我缝制棉衣。 她把我当作掌上明珠般呵护珍惜,期望我能如鹤高飞。 她在我养病时常常扶着我的背,看花时多次抚着我的肩。 亲戚邻居都惊讶于她对我的极度宠爱,姐妹们都嫉妒我得到的偏爱。 朝廷殿试揭晓唱名的晚上,秋风吹起发榜的日子。 祖母盼望我功成名就终于有了这一天,可她说看不到我飞黄腾达的那一天了。 她那渺茫的话语犹在耳边,悠悠岁月已过去几年。 如今我果然穿上了官服,来在她的墓前祭拜。 我报答她的养育之恩的心虽然急切,但想让她享受甜蜜生活的梦想已经无法实现了。 恩情难以报答这白骨,我的泪水可以流到黄泉之下。 隔年的枯草在残阳下翻动,秋山里的杜鹃在悲泣。 今晚华表上的月亮啊,不要在陇头山上圆缺。

赏析

这首诗是袁枚表达对祖母的深切怀念和感恩之情的作品。诗中通过回忆儿时与祖母相处的点点滴滴,展现了祖母对自己的无尽疼爱和关怀,如先取抱、尚同眠、频索果、免施鞭、敬奉馔、亲装绵等细节,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慈祥、温暖的祖母形象。同时,也描述了祖母对自己的期望,如望腾骞,以及自己对祖母的思念和愧疚。诗中既有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又有对祖母未能亲眼看到自己功成名就的遗憾,情感真挚,令人动容。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对比,如亲邻的惊宠和姊妹的妒恩,突出了祖母对自己的偏爱;还运用了借景抒情,通过宿草、秋山、杜鹃等凄凉的景象,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痛和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沉,将祖孙之间的深厚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袁枚

袁枚

袁枚,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 1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