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四夜月泊江心寺谒文信公祠

· 邢昉
江亭孤屿郁峨峨,丞相祠前起白波。 树色半随沙鸟没,潮声远送海云多。 千秋马角悲三户,一夕旄头落五坡。 忆昔枕戈挥泪处,月明无奈湿衣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峨峨:(é é)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雄伟的样子。
  • 丞相:指南宋末年的丞相文天祥,封信国公,此处的文信公祠即为纪念文天祥而建。
  • 马角:指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据《燕丹子》中记载,燕太子丹求归,秦王曰:“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
  • 三户: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后世常以“三户”指决心复仇的力量。
  • 旄头:(máo tóu)即昴星,星名。古人认为旄头星特别亮的时候,预示着有战事发生。
  • 五坡:即五坡岭,在今广东海丰县北,文天祥被俘处。

翻译

江中小岛上的亭子孤独耸立,山势高大雄伟,丞相文天祥的祠庙前翻起白色的波浪。 树木的绿色一半随着沙鸟的消失而隐没,浪潮的声音远远地传送着,海上的云彩众多。 千秋以来,人们都为复国的希望渺茫而悲伤,就像马长角一样不可能,有一夜旄头星特别亮,预示着在五坡岭的战事失利。 回忆往昔在战场上枕着兵器挥泪的地方,明月依旧,无奈泪水浸湿了衣裳又能如何呢。

赏析

这首诗以江心寺旁的文信公祠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文天祥的敬仰和对历史兴衰的感慨。首联通过描写江亭孤屿和丞相祠前的白波,营造出一种苍凉肃穆的氛围。颔联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绘了树色、沙鸟、潮声和海云,展现出江边景色的开阔与苍茫。颈联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复国希望渺茫和历史悲剧的悲叹。尾联则通过回忆文天祥往昔的战斗情景,以及明月下的无奈,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沉痛情感。整首诗意境深沉,情感真挚,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感慨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邢昉

邢昉

邢昉,字孟贞,一字石湖,高淳人。明诸生。有《宛游草》、《石臼集》。 ► 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