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纱和瞿蜕园饯春韵

春暮流光淡若烟。断魂都在药阑边。多情常恼薄情天。 二十四番风讯换,几千万缕绿阴妍。最宜清梦酿词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浣溪纱:词牌名,源于唐代文人张泌的《浣溪沙》词,后世沿用,为一种抒写离愁别绪或春景的词体。
  • 瞿蜕园:瞿蜕园是作者的朋友或者诗友,名字不详,可能是以园主人命名的别称。
  • 春暮:春季末期。
  • 流光:形容时间如流水般流逝。
  • 淡若烟:形容光线柔和,像烟雾一样朦胧。
  • 药阑:药圃的篱笆,此处可能暗指诗人身处的环境或心情与药草相关。
  • 断魂:形容极度悲伤或思念之情。
  • 薄情天:指无情无义的自然,或暗示命运的无情。
  • 二十四番风讯换:指二十四节气中的风向变化,暗示时光流转。
  • 绿阴妍:绿意盎然的景色美丽动人。
  • 清梦:清新的梦境,也暗指美好的理想或憧憬。
  • 酿词仙:如同酒仙一般,创作出优美的词句。

翻译

春天即将过去,阳光变得柔和如烟,我的魂魄似乎都留在了那药园的篱笆边。多情的心常常因为大自然的无情而感到困扰。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风向不断变换,无数绿色的枝叶呈现出美丽的景象。在这清新的梦境里,我仿佛成为了创作词句的神仙。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末怀旧与感慨的词作。吴湖帆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暮时节的景色和内心感受。药阑边的断魂,既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流逝的伤感,又寓含了对人事变迁的感叹。"多情常恼薄情天"一句,以拟人手法,表达了人对自然无情的无奈,同时也流露出诗人的深情与失落。词的尾句"最宜清梦酿词仙"则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梦境和文学创作的向往,希望能在梦境中找到慰藉,以词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情感寄托。整首词意境优美,情感深沉,展现了吴湖帆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