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泸闻渝事有感

自信奇儿石敢当,今朝携手上河梁。 蛇头失跗愁身短,蜃喙分鳌笑海荒。 群力有时迁重鼎,好风难禁折枯杨。 瀛洲浅浅清如镜,愿种蓬蒿莫种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石敢当:旧时民间驱邪、禳解方法之一,此处在诗中表示某种坚强、可依靠的形象。
  • 河梁:桥梁,常代指送别之地,在这里结合语境或有分别远行之意 。
  • 蛇头失跗(fū),脚背。这里可能用“蛇头失跗”来比喻事物失去重要部分而受到影响。
  • 蜃喙(huì)分鳌蜃喙,蜃是传说中的蛟类动物,喙即嘴;鳌是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此句表意较隐晦,大致象征某种不合理的争夺或分割等状况 。
  • 重鼎:古代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重器,这里可能象征重大的事业或权力。
  • 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这里代指美好的境地。
  • 蓬蒿:指茼蒿,一种常见的野草类植物。
  • :桑树,在古代文化中有多种寓意,如与农事、安宁生活相关等 。

翻译

我一直相信自家那不凡的孩子如同石敢当般坚毅可靠,如今我们携手踏上远行之路。就好像蛇头失去了脚背却发愁身体变得短小,又似蜃的嘴巴去瓜分鳌而嘲笑沧海的荒芜。众人齐心协力有时候能够搬动象征国家权力的大鼎,然而即使是美好的风也难以阻止枯杨被吹折。那瀛洲的海水清澈得如同镜面,我只愿在那里种下蓬蒿,而不愿去种桑树。

赏析

这首诗整体情感和寓意较为复杂隐晦。开篇“自信奇儿石敢当,今朝携手上河梁”表达出一种对相伴之人如石敢当般可靠的信任以及即将远行分别的感慨。颔联“蛇头失跗愁身短,蜃喙分鳌笑海荒”运用奇特的意象,以蛇、蜃、鳌等构建出奇幻的画面,似乎在暗指社会或者局势中一些不合理、荒诞的现象,以及这种现象带来的影响。颈联“群力有时迁重鼎,好风难禁折枯杨”蕴含哲理,一方面体现了团结的力量能成就大事,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即使是美好的力量也难以挽救腐朽的事物。尾联“瀛洲浅浅清如镜,愿种蓬蒿莫种桑”则营造出一种超脱、远离尘世纷扰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某种清新、淡泊状态的向往,或许有种厌弃世间复杂纷争,追求简单宁静的心境 。整首诗意象丰富、用词奇特,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志与对现实、理想的思考。

朱青长

朱青长,名策勋,又字笃臣,号还斋、天完、天顽,四川江安人。幼学经史诗文,曾游历南北达十年之久。光绪二十九年中举,遂留居成都,与其门人弟子组创“东华学社”。辛亥革命后,其子朱山被川督胡景伊杀害,青长赴京告状。时王闿运任国史馆总裁,特聘他为国史馆总顾问。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辞职返川。朱德任护国军旅长驻泸州时,曾师事青长。后曾任成都高等师范教授,著有《东华学派全书》及《易大义五十问》、《易经图解》、《还斋诗》、《还斋词》等多种。 ► 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