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上尽:登上尽头。
- 天低云近:天空看起来很低,云朵仿佛就在近处,形容所处地势较高。
- 双径:两条道路,这里指庐山南北往来的通道 。
- 启:开启,这里有连接之意。
- 二林:指东林寺和西林寺。
- 虞世南:(yú shì nán)初唐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这里提到的其碑指在庐山有关的碑刻。
- 泯没:(mǐn mò)消失,埋没。
- 序:这里指白居易为与庐山相关的事物所写的序文。
- 匡庐:庐山的别称 。
- 陆沉:这里比喻景物的荒废衰败。
翻译
登上庐山所有山峰尽头后地势变得平坦,天空低垂,云朵仿佛近在身边,天气大多阴沉。自古以来庐山南北就有两条通道相互连通,从此处前往东西两侧分别连接着东林寺和西林寺。虞世南所题写的碑刻已经消失不见,白居易所作的序文应当仔细探寻。庐山堪称第一的真正仙境啊,怎忍心让它如今走向荒废。
赏析
这首诗开篇描绘登上庐山后的奇特景象,“上尽诸峰地转平,天低云近日多阴”通过对地势和天气的描写,以平实的语言勾勒出庐山顶上的特殊风貌,给人一种广阔、清幽的感觉。颔联点明庐山南北通道以及与东西二林寺的联系,既说明了庐山在地理上的重要脉络,也侧面透露出其作为宗教文化胜地的历史渊源。颈联则从文化角度着笔,提及虞世南的碑刻泯没和白居易序文的探寻,流露出诗人对庐山深厚文化底蕴被岁月销蚀的叹惋之情。尾联以“匡庐第一真仙境,忍使如今遂陆沉”的感慨,直抒胸臆,对庐山如今可能面临荒废衰败的现状表达了痛心与关切,饱含诗人对这处胜地的珍视,全诗将写景、叙事、抒情巧妙融合,在缅怀与惋惜中展现庐山往昔之美与当下之忧,情感真挚而深沉 。

周必大
宋吉州庐陵人,字子充,又字洪道,号省斋居士,晚号平园老叟。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进士。授徽州户曹,累迁监察御史。孝宗即位,除起居郎,应诏上十事,皆切时弊。权给事中,缴驳不避权幸。后任枢密使,创诸军点试法。淳熙十四年,拜右丞相,进左丞相。光宗时,封益国公。遭弹劾,出判潭州。宁宗初,以少傅致仕。卒谥文忠。工文词,有《玉堂类稿》、《玉堂杂记》、《平园集》、《省斋集》等八十一种,后人汇为《益国周文忠公全集》。(⊙《攻愧集》卷九四神道碑》
► 900篇诗文
周必大的其他作品
- 《 敷文阁学士李仁甫挽词十绝 》 —— [ 宋 ] 周必大
- 《 端午帖子皇帝阁 》 —— [ 宋 ] 周必大
- 《 次韵汤朝美古意二首 其二 》 —— [ 宋 ] 周必大
- 《 邦衡侍郎作一字韵诗赠麻姑观道士李惟宾次韵仍效其体 》 —— [ 宋 ] 周必大
- 《 顷在道中闻邦衡侍郎将进周礼新解尝赋诗就为六月三日寿或谓名在丹书不当玷污西清之㒞老羞愧而止今蒙俯记生朝特贻佳作既仍旧韵敢隐鄙言狗尾之续斐然鹤头之侧必矣 》 —— [ 宋 ] 周必大
- 《 立春帖子太上皇后阁 》 —— [ 宋 ] 周必大
- 《 送陆务观赴七闽提举常平茶事 》 —— [ 宋 ] 周必大
- 《 广西漕属吕君祖平以其六世祖文靖公及五世伯祖惠穆公帖示周某敬题其后 》 —— [ 宋 ] 周必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