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归怨越调

问春为谁来、为谁去,匆匆太速。流水落花,夕阳芳草,此恨年年相触。细履名园,闲看嘉树,蔼翠阴成簇。争知也被韶华,换却诗人鬓边绿。 小花深院静,旋引清尊,自歌新曲。燕子不归来,风絮乱吹帘竹。误文姬、凝望久,心事想劳频卜。但门掩黄昏,数声啼鴂,又唤起、相思一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越调:**古代音律中的一种调式。
  • **匆匆太速:**形容时间过得非常快。匆匆,急忙的样子;太速,太快 。
  • **争知:**怎知。
  • **韶华:**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也常常比喻美好的青春年华,这里指春光。
  • **鬓边绿:**指代乌黑的头发。人衰老时头发变白,“绿”表示年轻时头发乌黑发亮。
  • **:**随即,立刻。
  • **文姬:**本指蔡文姬,这里借指思念之人。
  • **:**忧愁。
  • **频卜:**多次占卜。古人通过占卜来预测吉凶祸福、事情发展等,此处指多次占卜以了解心里所想之事。
  • ****啼鴂(tí jué)**:**即杜鹃鸟,也叫杜宇、子规。在古诗文中常作为凄凉、哀伤的象征。

翻译

想问一问春天,你究竟是为了谁而来,又是为了谁而去,为何这般匆匆忙忙,消逝得如此迅速。看那流水带走落花,夕阳映照着芳草,这种时光匆匆、美好易逝的遗憾,年年都触碰着我的心头。我漫步在有名的园林里,悠闲地赏看那些美好的树木,它们枝叶繁茂,郁郁葱葱,形成了一片片浓密的树荫。怎知道,这大好春光,也渐渐地将诗人鬓边的黑发,替换成了白发。

在小小的、深深的庭院中,静谧无声,我立刻拿来清酒,独自唱起新谱写的曲子。可是那燕子却不再归来,风中的柳絮纷纷扬扬,随意地吹拂着帘子和竹子。思念的人儿啊,就像蔡文姬一般,长久地凝望远方,满心的忧愁只能频繁地通过占卜来排解。到了黄昏时分,只能轻轻地掩上房门,此时传来几声杜鹃鸟的啼叫,又勾起了我满心的相思之情 。

赏析

这首词以惜春为线索,抒发了词人内心复杂的情感。上阕起笔便以对春天来去匆匆的疑问,表达出时光易逝的感慨,借流水落花、夕阳芳草等常见意象,强化了岁月无常、美好短暂的惆怅,而游园观赏树木时发现青春不再,更是进一步将这种情感落到了自身容颜的变化上。下阕场景转换到幽静小园,词人借酒消愁、自歌新曲,然而燕子不归、风絮凌乱,营造出孤寂、凌乱的氛围,以蔡文姬自比,突出思念的深切与迷茫。黄昏时分,杜鹃鸟的啼叫将这种相思之情推向了高潮,通过环境氛围的层层渲染,词意深婉,细腻地传达出词人对时光、人生和爱情的多重感悟,整首词情景交融,情感含蓄深沉,充满了古典诗词的韵味。

周端臣

周端臣,字彦良,号葵窗(《诗家鼎脔》卷上),建业(今江苏南京)人。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寓临安(《仆以绍熙壬子中夏二十有五日始跻风篁……》)。后出仕,未十年而卒(释斯植《采芝集·挽周彦良》“白首功成未十年”)。有《葵窗稿》,已佚。《江湖后集》卷三辑有其诗一卷。 周端臣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江湖后集》为底本,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 1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