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颦十解江城子其三拟蒲江
罗窗晓色透花明。靘瑶笙。按瑶筝。试讯东风,能有几分春。二十四阑凭玉暖,杨柳月,海棠阴。
依依愁翠沁双颦。爱莺声。怕鹃声。人自多情,春去自无情。把酒问花花不语,花外梦,梦中云。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靘(qìng)瑶笙:靘,青黑色,此处形容笙的色泽鲜丽美好;瑶笙,用美玉装饰的笙,是一种乐器。
- 按瑶筝:按,弹奏;瑶筝,装饰华美的筝,亦为乐器。
- 二十四阑:即二十四栏杆。古时建筑栏杆常以二十四为一组。
- 颦(pín):皱眉。
翻译
清晨,阳光透过罗窗,照得花儿明艳耀眼。我轻抚着那色泽美丽的瑶笙,轻轻弹奏着瑶筝。试着询问那轻柔的东风,如今这世间还能留存几分春光呢?我斜倚在栏杆上,长时间凭靠着,连栏杆都被我的体温焐暖了。在杨柳依依的月色下,在海棠花的浓荫里。 我忧愁的翠眉紧蹙,满心都是不舍与眷恋。我喜爱那黄莺欢快的叫声,却又害怕听到杜鹃凄凉的啼鸣。人啊,总是太多情,而春天离去时却无情无义。我手持酒杯,向花儿询问,可花儿默默无语。那花外之景如梦般虚幻,梦里又飘着悠悠的白云。
赏析
此词意境幽美且情感细腻复杂。上阕描绘清晨景色,作者由室内的罗窗透花入笔,展现窗内窗外明媚的晨光美景,随后用“靘瑶笙”“按瑶筝”刻画女子优雅的举动,更以“试讯东风,能有几分春”将对春天的爱怜、担忧之情委婉托出。“二十四阑凭玉暖”等句,通过人物凭栏这一细节,在美妙的自然景色衬托下,暗示人物沉醉美好春光又惜春的心境。 下阕则着重抒情。“依依愁翠沁双颦”写出女子满是愁意的神态 ,“爱莺声。怕鹃声”巧妙地借爱与怕表达女子内心的矛盾。一个爱春天美妙的声音,一个怕春天流逝的象征。“人自多情,春去自无情”直抒胸臆,将人与春之间多情与无情的对立表达得真切感人 。最后“把酒问花花不语,花外梦,梦中云”极具画面感且富含深意,传达出词人在春天即将逝去时无可奈何、空虚迷茫的复杂心理。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伤春的情怀,令人读来心生共鸣,沉浸在那旖旎又略带伤感的氛围之中。
周密
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又号霄斋、蘋洲、萧斋,晚年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华不注山人,南宋词人、文学家。祖籍济南,先人因随高宗南渡,落籍吴兴(今浙江湖州),置业于弁山南。一说其祖后自吴兴迁杭州,周密出生于杭州。宋宝祐(1253~1258)间任义乌令(今年内属浙江)。宋亡,入元不仕。周密擅长诗词,作品典雅浓丽、格律严谨,亦有时感之作。能诗,擅书画。与吴文英(号梦窗)齐名,时人称为“二窗”。与邓牧、谢翱等往还。著述繁富,对保存宋代杭州京师风情及文艺、社会等史料,贡献很大。曾在吴兴家中设“书种”、“志雅”两座藏书楼,藏书42000余卷,及祖上三代以来金石之刻1500余种。但生前已散去不少。
► 5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