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 · 七夕

阶下秋蛩。井畔疏桐。正今宵牛女情浓。经年别绪,愁诉重重。 料星桥南,星桥北,喜相逢。人间乞巧,好陈瓜果,也怜他离恨无穷。银湾斜转,砧杵声中。剩一炉烟,一钩月,一帘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秋蛩(qióng):秋天的蟋蟀。
  • 牛女:牛郎织女,传说中被天河分隔的一对恋人,每年七夕得以相见。
  • 星桥:神话传说,鹊桥是由喜鹊搭成,让牛郎织女相会,这里指的就是鹊桥。
  • 乞巧: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
  • 银湾:银河。
  • 砧杵(zhēn chǔ):捣衣石和棒槌,古代常以秋夜捣衣的声音寄寓离愁别绪。
  • :只剩下。

翻译

台阶下面,秋天的蟋蟀在鸣叫。井边稀稀疏疏地长着几棵梧桐树。就在今宵,牛郎织女的情意正浓烈无比。分离了一整年的愁绪啊,有着千般万种的哀愁,向对方倾诉。料想在那星桥的南边、星桥的北边,他们正欢喜地重逢。人间的女子在今晚向织女乞求智巧,纷纷摆出新鲜的瓜果。而人间女子也怜惜牛郎织女那无穷无尽的离别之恨。银河渐渐向西倾斜流转,在那阵阵砧杵的声音里。只剩下一炉袅袅的香烟,一弯如钩的明月,和一帘轻柔的微风。

赏析

这首《行香子·七夕》描绘出七夕之夜独特的氛围与情感。上阕通过“阶下秋蛩”“井畔疏桐”营造出清幽凄凉的环境,为牛郎织女重逢的故事增添了几分落寞色彩,紧接着点明“牛女情浓”,又突出了他们七夕相聚的不易与喜悦,其中的“经年别绪,愁诉重重”生动地表现出分别一年后的思念与哀愁,十分细腻。下阕从天上转到人间,写人间女子乞巧的风俗,同时自然地流露出对牛郎织女离恨的怜意。“银湾斜转,砧杵声中”进一步渲染氛围,时间悄悄流转,而那象征着离愁的砧杵声更添寂寞之感。最后“一炉烟,一钩月,一帘风”,用一组简约而富有意境的画面收束全篇,余韵悠长,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也烘托出一种静谧、凄美、略带惆怅的情感基调,让读者沉浸在七夕这个充满浪漫与哀愁的特定情境中 。

许德蘋

许德蘋,字香滨,吴县人,自号采白仙子。本扬州邓氏女,父母早亡遂为苏州许氏女。么凤词人朱和羲侧室,咸丰辛酉殉粤匪难。 ► 7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