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湖山栖壑律师道场

云根寒彻水泠泠,开士严居雪满扃。 上品莲台皈净土,六时禅诵入青冥。 老猿解学跏趺坐,慧鸟能持般若经。 葬石自从成幻化,昼间花院响风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开士:菩萨的异名,后泛用作对僧人的敬称。(“开”读音为“kāi”,“士”读音为“shì”)
  • (jiōng):从外面关门的闩、钩等;门户。
  • 上品莲台:佛教中,往生净土者所乘坐之莲花台,依其往生之品位而有不同,上品莲台为最上者。
  • (guī):皈依,原指佛教的入教仪式,后泛指信奉佛教或参加其他宗教组织。
  • 净土:佛教语,佛所居住的无尘世污染的清净世界。
  • 六时:佛教分一昼夜为六时,昼三时:晨朝、日中、日没;夜三时:初夜、中夜、后夜。
  • 青冥:形容青苍幽远,指青天。
  • 跏趺坐(jiā fū zuò):佛教徒的一种坐法,即双足交叠而坐。
  • 般若经:佛教经典,般若意为智慧。

翻译

云的底部寒冷透骨,泉水清泠泠地流淌,僧人居所紧闭,四周积雪满满。 登上上品莲台,皈依那纯净的佛土,一天中六个时辰的禅诵之声传入青天。 老猿也学着僧人结跏趺坐的姿势,聪慧的鸟儿能持诵般若经。 埋葬高僧的石头自从形成后就仿佛有了灵性,白天的花院里风铃响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顶湖山栖壑律师道场的清冷幽静与浓厚的佛教氛围。诗中通过“云根寒彻水泠泠”“雪满扃”等描写,展现了道场环境的清寒与寂静。“上品莲台皈净土,六时禅诵入青冥”则突出了道场的宗教意义和僧人的修行生活,他们追求着心灵的净化和超脱。“老猿解学跏趺坐,慧鸟能持般若经”,以老猿和慧鸟的行为,进一步烘托出道场的神秘与灵性,似乎万物都受到了佛法的熏陶。最后“葬石自从成幻化,昼间花院响风铃”,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葬石的幻化和风铃的响声,增添了几分超现实的色彩。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禅意,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超脱的氛围。

薛始亨

薛始亨(一六一七-一六八六),字刚生,号剑公,别署甘蔗生、二樵山人。顺德人。明思宗崇祯间诸生。少与屈大均同学于岭南名儒陈邦彦。明亡后,始亨与大均同弃诸生,不复仕进,隐于草莽。国乱,寓于羊城,后返龙江。年五十出游于罗浮、西樵间。后入罗浮山为道士。年七十而卒。著有《蒯缑馆十一草》、《南枝堂稿》。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薛始亨诗,以何氏至乐楼丛书本《南枝堂稿》为底本,参校中山图书馆所藏民国蔡氏手抄本,叶恭绰校香山莫氏片玉书斋本(简称片玉斋本)。 ► 2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