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开士:菩萨的异名,后泛用作对僧人的敬称。(“开”读音为“kāi”,“士”读音为“shì”)
- 扃(jiōng):从外面关门的闩、钩等;门户。
- 上品莲台:佛教中,往生净土者所乘坐之莲花台,依其往生之品位而有不同,上品莲台为最上者。
- 皈(guī):皈依,原指佛教的入教仪式,后泛指信奉佛教或参加其他宗教组织。
- 净土:佛教语,佛所居住的无尘世污染的清净世界。
- 六时:佛教分一昼夜为六时,昼三时:晨朝、日中、日没;夜三时:初夜、中夜、后夜。
- 青冥:形容青苍幽远,指青天。
- 跏趺坐(jiā fū zuò):佛教徒的一种坐法,即双足交叠而坐。
- 般若经:佛教经典,般若意为智慧。
翻译
云的底部寒冷透骨,泉水清泠泠地流淌,僧人居所紧闭,四周积雪满满。 登上上品莲台,皈依那纯净的佛土,一天中六个时辰的禅诵之声传入青天。 老猿也学着僧人结跏趺坐的姿势,聪慧的鸟儿能持诵般若经。 埋葬高僧的石头自从形成后就仿佛有了灵性,白天的花院里风铃响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顶湖山栖壑律师道场的清冷幽静与浓厚的佛教氛围。诗中通过“云根寒彻水泠泠”“雪满扃”等描写,展现了道场环境的清寒与寂静。“上品莲台皈净土,六时禅诵入青冥”则突出了道场的宗教意义和僧人的修行生活,他们追求着心灵的净化和超脱。“老猿解学跏趺坐,慧鸟能持般若经”,以老猿和慧鸟的行为,进一步烘托出道场的神秘与灵性,似乎万物都受到了佛法的熏陶。最后“葬石自从成幻化,昼间花院响风铃”,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葬石的幻化和风铃的响声,增添了几分超现实的色彩。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禅意,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超脱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