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答黄卓卿
游人理棹珠江前,记得还舟及四年。
握手河梁复送远,片帆北去淩风烟。
见说声名忌太早,谁解红颜长美好。
功业难俱少壮时,悠悠岁月长安道。
至后阳生春又新,马蹄再踏帝京尘。
请看紫陌看花者,亦是玄亭载酒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理棹(lǐ zhào):整治船桨,准备开船。“棹”,读音(zhào),指船桨。
- 淩(líng):同“凌”,冒着。
- 河梁:指送别之地。
- 红颜:年轻人的红润脸色,这里指青春年华。
- 紫陌:指京城的道路。
- 玄亭载酒人:指文人雅士。“玄亭”,原名“扬子云亭”,指扬雄(字子云)的住所,扬雄曾在此校书,后以“玄亭”泛指文人的书房或住所。“载酒”,出自《汉书·扬雄传》,扬雄家贫嗜酒,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后遂用为典故,指文人雅士的聚会或交往。
翻译
我这个游子在珠江边准备开船,记得上次还舟已是四年前的事了。在送别之地与你握手告别,你又要送我远去,一片船帆向北而去,冒着风烟前行。人们都说名声忌讳太早获得,可谁能理解青春年华能长久美好呢?想要功业和青春美好同时拥有是很难的,只能在悠悠岁月中走在长安的道路上。冬至过后阳气生发春天又至,我骑着马再次踏上京城的尘土。请看那在京城道路上赏花的人,也有像我这样的文人雅士啊。
赏析
这首诗既有对时光流逝、人生聚散的感慨,也有对功名事业与美好青春难以兼得的思索。首联通过回忆四年前的还舟之事,引出即将再次北上的情景。颔联描绘了在河梁送别的画面,船帆北去,风烟弥漫,烘托出一种离别的氛围。颈联则表达了对声名和青春的思考,认为过早获得声名并非好事,而青春的美好也难以长久保持,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尾联写冬至过后春天又至,诗人再次踏上京城之路,看到京城道路上的赏花人,暗示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虽有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无奈。整首诗意境深沉,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