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臣鉴有感

宝鉴何时出上方,几回披对忆宣皇。 忠邪已向当年别,予夺仍垂百代长。 周典六官箴并肃,虞廷三载义同彰。 明明法戒应无斁,喜起重歌庶事康。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宝鉴:在这里指为帝王提供借鉴的历史记载。(“鉴”读音:jiàn)
  • 上方:指皇帝或朝廷。
  • 宣皇:可能指某位皇帝,具体应根据上下文和历史背景来确定。
  • 予夺:给予和剥夺,这里指对人物的评价和奖惩。
  • 周典:周朝的典章制度。
  • 六官箴:周代的六种官职各自的箴诫,用于劝诫和规范官员的行为。
  • 虞廷:传说中虞舜的朝廷,代表圣明的时代。
  • (yì):厌弃。

翻译

历史的宝镜何时能从朝廷出现,我几次翻阅面对它,回忆起宣皇。忠奸在当年就已分明,对人的评价和奖惩影响着百代后人。周朝的典章制度中,六官的箴诫都很严肃,虞舜的朝廷三年里的义行同样显著。明显的法则和训诫应当不会被厌弃,我高兴地重新唱起这首歌,希望各种事情都能安康。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明君圣治的向往。诗中通过回忆历史上的宣皇,强调了分辨忠邪的重要性,以及历史的评价和奖惩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作者提及周朝的典章制度和虞舜的朝廷,是对古代圣明之治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对当下社会的期望,希望能以古为鉴,实现国家的安康和繁荣。整首诗语言古朴,意境深沉,体现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洞察。

卢龙云

明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