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万吏目

· 黎贞
豫章有高士,来宦炎海隅。 捧檄出左腋,承恩下玉除。 丹心存謇谔,白发已萧疏。 文章灿星斗,抱蕴愈谦虚。 参谋贵才略,不宝照乘珠。 远慕祭征虏,雅歌自投壶。 会须报明主,更献无逸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豫章:古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这里代指江西地区。(“豫”读作“yù”)
  • 高士:志趣、品行高尚的人,这里指万吏目。
  • 炎海隅:炎热的海边地区,此处指万吏目来为官的地方。
  • 捧檄:指接受任命的文书,为任职的意思。
  • 左腋:古代以左为卑,这里指谦称自己所任官职不高(此解释为常见的文化引申义,“腋”字在诗中不必须按此义理解)。
  • 承恩:蒙受恩泽。
  • 玉除:宫殿的台阶,这里指朝廷。
  • 謇谔(“謇”读作“jiǎn”,“谔”读作“è”):正直敢言。

翻译

在江西有一位品德高尚的人,来到炎热海边的角落做官。他接受任命文书出仕,承蒙皇恩来到朝廷。他怀着一颗正直的心,如今头发已变白且稀疏。他的文章如灿烂的星斗,内心蕴含着丰富的才华却更加谦虚。作为参谋,重视的是才智谋略,而不把珍贵的宝珠当作宝贝。他远远地仰慕祭征虏(注:这里的祭征虏可能指的是东汉祭遵,此人好礼悦乐,克己奉公,为后人称道),高雅的歌声来自投壶的游戏。一定会报答圣明的君主,进献《无逸图》(注:据传周公告诫成王不要贪图安逸的图画)。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黎贞对万吏目的赞扬。诗中先介绍了万吏目的来历和任职情况,突出了他的高尚品德和谦逊态度。接着描述了他的才华和谋略,以及对古代贤者的仰慕之情。最后表达了万吏目报答明主的决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开阔,通过对万吏目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德和才华的向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员的期望。诗中运用了一些典故,如祭征虏、无逸图等,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厚重感。同时,诗中对人物的描写生动形象,如“丹心存謇谔,白发已萧疏”,通过“丹心”和“白发”的对比,表现出万吏目的忠诚和经历。

黎贞

明广东新会人,字彦晦,号陶陶生、秫坡。元末从孙蕡学。为人坦荡不羁,以诗酒自放。洪武初,署本县训导。坐事戍辽东。时孙蕡亦戍辽东,坐蓝玉党被杀,为敛葬之。历十八年,放还。卒年五十九。有《秫坡集》、《古今一览》。 ► 3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