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忆东明圆明空上人

· 黎贞
老师久病脚,贱子长病心。 两地各伏枕,何时得相寻。 扶筇犹踯躅,捧腹常呻吟。 葛藤谁共话,竹叶谁共斟。 缅思少壮日,汗漫何可禁。 其如忽衰谢,百事转交侵。 沈绵在床缛,亲朋若商参。 有如笼中鸟,不得栖上林。 何当复强健,清欢尽馀音。 为公歌此曲,感古仍慨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贱子:谦称自己。
  • 伏枕:指卧病。
  • (qióng):一种竹子,可以做手杖。
  • 踯躅(zhí zhú):徘徊不前的样子。
  • 葛藤:借指烦恼,此处指烦心事。
  • 汗漫:广泛,漫无边际。
  • 沈绵:久病不愈。
  • (rù):繁密的彩饰,这里指被褥等床上用品。
  • 商参:参星和商星,此出彼没,永不相见,比喻亲友隔绝,不能相见。

翻译

老师长久患病在脚,我自己则长期心病难愈。 我们两地各自卧病在床,不知何时才能相互寻访。 我扶着竹杖还在艰难地行走,捧着肚子常常痛苦呻吟。 有谁能和我一起谈论烦心事,又有谁能和我一起共饮竹叶青酒呢? 缅怀思念年轻力壮的日子,那广阔的天地任由我闯荡,难以抑制心中的豪情。 无奈如今忽然衰老病弱,各种事情都纷纷袭来。 久病在床,躺在繁杂的被褥里,亲朋好友也像参星和商星一样难以相见。 就像笼中的鸟儿,无法栖息在那繁茂的林中。 何时才能再次恢复强健的身体,尽情享受那清雅欢快的余韵。 为您唱这首曲子,感慨古代也慨叹如今。

赏析

这首诗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和东明圆明空上人的病中处境和内心的苦闷。诗中通过“老师久病脚,贱子长病心”“两地各伏枕,何时得相寻”等句,描绘了两人同病相怜、渴望相聚的情景。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病中的艰难状态,如“扶筇犹踯躅,捧腹常呻吟”,以及内心的烦恼和孤独,如“葛藤谁共话,竹叶谁共斟”。然后,诗人回忆起年轻时的豪迈,与现在的衰老病弱形成鲜明对比,更增添了几分无奈和悲哀,如“缅思少壮日,汗漫何可禁。其如忽衰谢,百事转交侵”。“沈绵在床缛,亲朋若商参。有如笼中鸟,不得栖上林”则进一步强调了病中的痛苦和与亲友的隔绝。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恢复健康、享受清欢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将病中的痛苦、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交织在一起,富有感染力。

黎贞

明广东新会人,字彦晦,号陶陶生、秫坡。元末从孙蕡学。为人坦荡不羁,以诗酒自放。洪武初,署本县训导。坐事戍辽东。时孙蕡亦戍辽东,坐蓝玉党被杀,为敛葬之。历十八年,放还。卒年五十九。有《秫坡集》、《古今一览》。 ► 3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