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州东屯杂诗六首

丘原莽萧瑟,客子暮徘徊。 山是钧州起,河从郑邑来。 衣冠余古墓,歌舞只荒台。 野哭谁家妇,秋声助尔哀。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丘原:山丘和原野。
  • 莽萧瑟:形容荒凉凄凉。
  • 客子:旅人,诗人自指。
  • 徘徊:来回走动。
  • 钧州:地名,今河南省禹州市。
  • 郑邑:地名,今河南省新郑市。
  • 衣冠:指古代士人的服饰,这里指代古墓中的士人。
  • 古墓:古代的坟墓。
  • 歌舞:指古代的娱乐活动。
  • 荒台:荒废的舞台或建筑。
  • 野哭:在野外哭泣。
  • 谁家妇:哪家的妇女。
  • 秋声:秋天的声音,如风声、落叶声等。
  • :你。

翻译

山丘和原野显得荒凉凄凉,我这个旅人在傍晚时分来回走动。山脉从钧州那里升起,河流则从郑邑流过来。古老的墓地中留有古代士人的遗迹,而荒废的舞台上只剩下昔日的歌舞。野外传来哪位妇女的哭泣声,秋天的声音更增添了她的哀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在秋日傍晚的所见所感。诗中,“丘原莽萧瑟”一句,即以荒凉的景象开篇,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通过“山是钧州起,河从郑邑来”的地理描写,诗人展现了空间的辽阔与历史的深远。后两句“衣冠余古墓,歌舞只荒台”则通过对古墓与荒台的对比,表达了时光流逝、繁华不再的哀愁。结尾的“野哭谁家妇,秋声助尔哀”更是以动人的细节,加深了诗中的哀伤氛围,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哀愁。

程本立

明浙江崇德人,字原道。程德刚子。洪武中举明经、秀才,授秦府引礼舍人,历长史,受累谪云南为吏。洪武三十一年征入翰林,预修《太祖实录》,迁右佥都御史。建文三年坐事贬官,仍留纂修。《实录》成,出为江西副使。未行,燕兵入京,自杀。 ► 2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