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阙里作

尼山东下郁苍苍,去路都无百里长。 何日礼容陈俎豆,一宵清梦绕宫墙。 孔林岂用堪舆说,周典应多掌故藏。 心口自惭还自语,进修何日敢升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阙里:地名,相传为春秋时期孔子授徒之所。
  • 尼山:山名,位于山东曲阜,相传为孔子的出生地。
  • 郁苍苍:形容山色深绿,茂盛的样子。
  • 俎豆:古代祭祀时用来盛放祭品的器具,这里指祭祀活动。
  • 孔林: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位于山东曲阜。
  • 堪舆:古代的风水学说。
  • 周典:指周朝的典籍和制度。
  • 掌故:历史上的典故和故事。
  • 进修: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学问。
  • 升堂:比喻学问或地位达到较高的层次。

翻译

尼山在东边山脚下郁郁葱葱,离去的道路都不足百里长。 不知何时能举行祭祀仪式,一整夜的梦境都围绕着宫墙。 孔林的风水无需多言,周朝的典籍中藏有许多历史故事。 内心自愧不如,自言自语,何时才能继续学习,敢于攀登学问的高峰。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孔子的敬仰和对学问的渴望。诗中,“尼山”、“孔林”等词语勾勒出浓厚的文化氛围,而“俎豆”、“周典”则体现了对古代礼仪和典籍的尊重。末句“进修何日敢升堂”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学问追求的迫切心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文人对儒家文化的深厚情感。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