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陪祀西陵二首

暖风连日涨游尘,好雨东来足慰人。 湿翠倚空山尽出,淡黄当路柳初匀。 鸡啼县郭才经午,马踏川原正及春。 陵庙礼成归奏御,杏饧榆火一番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清明:清明节,中国传统节日,也是祭祀祖先的日子。
  • 陪祀:陪同祭祀。
  • 西陵: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指某位重要人物的陵墓。
  • 程敏政:明代诗人。
  • 湿翠:湿润的绿色,形容山色。
  • 淡黄:浅黄色,形容柳色。
  • 鸡啼:鸡叫声,常用来表示早晨或时间。
  • 县郭:县城的城墙。
  • 川原:平原和河流。
  • 陵庙:陵墓和庙宇,这里指祭祀的场所。
  • 奏御:向皇帝报告。
  • 杏饧:杏子制成的甜食。
  • 榆火:榆树的火,可能指用榆树枝点火。

翻译

连日暖风扬起了游人的尘土,东边来的好雨足以安慰人心。湿润的绿色山峦在空中若隐若现,淡黄色的柳枝在路旁初次均匀地展开。鸡在县城的城墙外啼叫,时间才过中午,马儿踏过平原和河流,正是春天的时节。在陵墓和庙宇完成祭祀后,回去向皇帝报告,杏子甜食和榆树火带来了一番新的景象。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和祭祀活动的氛围。诗中,“暖风”、“好雨”、“湿翠”、“淡黄”等词语生动地勾勒出了春天的气息和自然的色彩。通过“鸡啼县郭”和“马踏川原”的描写,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春日的生机。结尾的“陵庙礼成归奏御,杏饧榆火一番新”则表达了祭祀活动的完成和对新气象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传统节日的尊重和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