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黎吟三首
凿而饮,耕而食,抚黎何事来相逼?
瘠牛可耕岂不惜,姜水那堪吞满臆。
遥明灯火忽惊疑,一望旌旗我心恻。
群黎草木岂有知,贪吏朘削无休息。
攻掠犯顺谁所为,抚黎毒黎还毒国。
南征稍喜平崖公,歼扫惟悲不为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抚黎:指安抚黎族人民。
- 瘠牛:瘦弱的牛。
- 姜水:此处可能指黎族地区的河流,也可能比喻苦难。
- 满臆:满怀,充满心中。
- 旌旗:旗帜,常用来象征军队或战争。
- 恻:悲伤。
- 群黎:指黎族群众。
- 朘削:剥削,压榨。
- 犯顺:违背正道,此处指叛乱。
- 平崖公:可能是指某位官员或将领。
- 不为德:没有做出有德的行为。
翻译
我们耕种,我们饮水,为何要来逼迫我们这些黎族人? 瘦弱的牛可以耕田,怎能不珍惜,苦难的河流怎能吞咽满怀。 远远望见灯火,突然感到惊疑,一看到旗帜,我心中就充满了悲伤。 黎族的百姓如同草木,难道真的无知吗?贪婪的官吏不停地剥削,永无休止。 攻击和叛乱是谁造成的?安抚黎族,却毒害了黎族,也毒害了国家。 南征之后,虽然高兴地看到平定了崖州的公事,但悲痛的是,这样做并非出于德行。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黎族人民遭受压迫和剥削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贪婪官吏和无德战争的强烈谴责。诗中,“瘠牛可耕岂不惜”一句,既体现了对黎族人民艰苦生活的同情,也暗含了对他们被剥削的悲愤。“抚黎毒黎还毒国”则直接指出了官吏的伪善和战争的残酷,揭示了其对国家和人民的深远伤害。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反映了作者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和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