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于中和桥玄真观访太行钱采之坐话不觉城门已闭回驾宿玄房得会吴秋官仲敬携酌赋此

阮生泣途穷,不知有回驾。 易贵穷则变,变通道乃大。 达处岂无塞,塞处达斯得。 达塞一以观,何必妄欣戚。 回飙吹我裳,超然坐玄房。 胡为得良友,共此灯烛光。 灯烛同心光,觞酌三相忘。 诣道亦如是,何用而不臧。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阮生泣途穷:阮生,指阮籍,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因其性格放达不羁,常醉酒避世,此处借指作者自己。泣途穷,形容处境困顿,无路可走。
  • 回驾:回车,指返回。
  • 易贵穷则变:易,指《易经》,古代哲学著作,强调事物变化。贵,重视。穷则变,指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发生变化。
  • 变通道乃大:通过变化才能达到通达,即变化是通向成功的途径。
  • 达处岂无塞:达处,指通达的地方。塞,阻碍。
  • 超然:超脱世俗,心境高远。
  • 觞酌三相忘:觞酌,饮酒。三相忘,指饮酒时忘却了时间、空间和自我。
  • 诣道:追求道,指追求真理或理想。

翻译

阮籍在无路可走时哭泣,却不知道可以回车改变方向。《易经》重视事物到极点就会变化,变化是通向成功的途径。通达的地方难道就没有阻碍吗?在阻碍中通达才是真正的得道。从整体上看通达与阻碍,何必无谓地欢喜或悲伤。

回风吹动我的衣裳,我超然地坐在玄房中。为何能遇到这样的好友,共同享受这灯烛之光。灯烛的光芒如同我们心灵的相通,饮酒中我们忘却了时间、空间和自我。追求真理也是如此,有什么是不能通过这种方式变得美好的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阮籍的典故和《易经》的哲学思想,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困境的看法和态度。诗中,“穷则变,变通道乃大”体现了作者对变化的积极态度,认为变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后文通过描述与好友相聚的情景,表达了在困境中寻找心灵慰藉和追求真理的决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的高远情怀。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