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宴潭

· 彭祚
宋鼎航迁播岭南,君臣曾此序朝参。 笙歌间作鱼龙听,俎豆兼陈蛤蜊甘。 逝水东流终不返,大星南陨更何堪。 至今独有清秋月,夜夜寒光照碧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御宴潭:地名,可能指皇帝举行宴会的地方。
  • 宋鼎航迁:指宋朝的皇室迁移。鼎,古代象征国家权力的器物,这里指代国家。航迁,迁移。
  • 播岭南:传播到岭南地区。播,传播;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以南地区。
  • 序朝参:按照次序参加朝会。序,次序;朝参,朝见皇帝。
  • 笙歌间作:笙和歌声交替响起。笙,一种古代乐器;间作,交替进行。
  • 鱼龙听:形容音乐美妙,连水中的鱼和龙都被吸引。
  • 俎豆兼陈: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兼陈指同时陈列,这里指宴会上的食物丰富。
  • 蛤蜊甘:蛤蜊味道鲜美。蛤蜊,一种水生贝类;甘,甜美。
  • 逝水东流:比喻时间的流逝,如同东流的河水一去不复返。
  • 大星南陨:比喻重要人物的逝去。大星,比喻重要的人物;南陨,向南坠落,比喻死亡。
  • 清秋月:秋天的月亮,常用来象征寂寞和清冷。
  • 寒光照碧潭:寒冷的光线照在碧绿的水潭上。寒光,寒冷的光线;碧潭,碧绿的水潭。

翻译

宋朝的皇室迁移到了岭南,君臣们曾在这里有序地参加朝会。笙和歌声交替响起,美妙的音乐连水中的鱼和龙都被吸引,宴会上的食物丰富,蛤蜊的味道鲜美。但时间的流逝如同东流的河水,一去不复返,重要人物的逝去更是让人难以承受。至今只剩下秋夜的月亮,夜夜寒冷的光线照在碧绿的水潭上。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宋朝皇室在岭南的宴会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英雄逝去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笙歌间作鱼龙听”和“俎豆兼陈蛤蜊甘”,生动地再现了宴会的热闹与丰盛。后两句“逝水东流终不返,大星南陨更何堪”则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奈与哀伤。结尾的“清秋月,夜夜寒光照碧潭”则以静谧的秋夜景象,寄托了作者对往昔的无限怀念和对未来的深沉思索。

彭祚

彭祚,海丰人。明宪宗成化十年(一四七四)举人,官泗城府同知。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二。 ► 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