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思为仪制闵主事旦

永言谁孝思?孝思思维则。其则亮不远,反求自天德。 大孝终身慕,自慕终自身。手足未启前,履薄如临深。 跬步一或忘,不孝与不仁。不仁者违天,不孝者违亲。 违亲斯不孝,违天斯不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永言:永远的言语,指永恒不变的话语。
  • 孝思:孝顺的思念。
  • 思维则:思考的法则。
  • :确实,真的。
  • 反求:反过来寻求。
  • 天德:天赋予的德性。
  • 终身慕:一生都在向往。
  • 手足未启前:指在行动之前。
  • 履薄如临深:比喻做事谨慎小心。
  • 跬步:小步,半步。
  • 不仁:缺乏仁爱之心。
  • 违亲:违背亲人。
  • 违天:违背天意。

翻译

永远的言语是谁在孝顺地思念?孝顺的思念是思考的法则。这个法则确实不远,反过来寻求它就在天赋予的德性中。

大孝是一生都在向往的,这种向往伴随终身。在行动之前,我们应像走在薄冰上或面临深渊一样谨慎。

每走一小步都不能忘记,否则就是不孝和不仁。不仁的人违背天意,不孝的人违背亲人。

违背亲人就是不孝,违背天意就是不人。

赏析

这首诗强调了孝顺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一种思考和行为的准则。诗人通过对比“孝”与“不孝”,“仁”与“不仁”,深刻地揭示了孝顺的道德价值和它在人生中的核心地位。诗中“履薄如临深”的比喻形象生动,表达了在孝顺行为上的谨慎和敬畏。整体上,诗歌传达了一种对天德和亲情的尊重,以及对道德行为的深刻反思。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