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寿程生爵尊府容庵君七十

吾闻古有为义者,利人不肯拔一毛。又闻徽今有义者,慷慨视如毡上毫。 一朝挥金四百星,千秋名与天泉高。何以作诗为君寿?贤郎折桂不偷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寄寿:寄送祝寿的诗文。
  • 程生爵:人名,诗中的尊府容庵君。
  • 尊府:对他人父亲的尊称。
  • 容庵君:程生爵的别号。
  • 七十:指程生爵七十岁生日。
  • 古有为义者:古代有行义之人。
  • 利人:对人有利。
  • 拔一毛:比喻极小的利益。
  • 徽今有义者:指当时有行义之人。
  • 慷慨:大方,不吝啬。
  • 毡上毫:比喻极小的东西。
  • 挥金:挥霍金钱。
  • 四百星:比喻大量的金钱。
  • 天泉:指天上的泉水,比喻名声高远。
  • 贤郎:对他人儿子的尊称。
  • 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 偷桃:比喻不正当的手段。

翻译

我听说古代有行义之人,对人有利的事情,他们连一根毫毛都不肯拔取。又听说现今有行义之人,慷慨大方,对待极小的东西也视如毡上毫。

一旦挥霍了四百星(大量金钱),千秋万代的名声便与天泉一样高远。我为何要作诗为你祝寿呢?因为你的贤郎科举及第,不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

赏析

这首诗是湛若水为程生爵七十岁生日所作的祝寿诗。诗中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今的行义之人,赞美了程生爵的慷慨和大方。后两句则通过比喻,表达了程生爵名声的高远和其子科举及第的荣耀,体现了对程生爵的尊敬和祝福。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程生爵的崇高敬意和美好祝愿。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