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郊祀斋居次陆廉伯太史韵

露下虚庭月满襟,仰看残雪罥疏林。 久叨禁直随班尾,共誓斋明协帝心。 三宿夜分莲漏永,一年春到竹宫深。 题诗欲继云间陆,蝉噪终惭海鹤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丙申:指公元1536年。
  • 郊祀:古代帝王在郊外举行的祭祀天地的仪式。
  • 斋居:在祭祀前进行斋戒,居住在特定的场所。
  • 陆廉伯: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僚。
  • 太史:古代官职,负责记载史事、编写史书。
  • (juàn):悬挂。
  • 禁直:指在宫中值夜。
  • 斋明:指斋戒时的心境清明。
  • 协帝心:符合皇帝的心意。
  • 三宿:指连续三夜。
  • 夜分:夜半。
  • 莲漏:古代计时器,形似莲花。
  • 竹宫:用竹子搭建的宫殿,此处指斋戒的场所。
  • 云间陆:指陆廉伯,云间可能是其籍贯或别称。
  • 蝉噪:蝉鸣声,比喻自己的诗作。
  • 海鹤音:海鹤的叫声,比喻陆廉伯的诗作高雅。

翻译

露水滴落在空旷的庭院,月光洒满了衣襟,抬头仰望,只见残雪悬挂在稀疏的林间。长时间在宫中值夜,跟随在朝班的末尾,共同发誓斋戒以清明心境,符合皇帝的心意。连续三夜,夜半时分,莲漏声长,一年春天又来到了这竹子搭建的宫殿深处。想要题诗追随云间的陆廉伯,但终究惭愧,自己的诗作如同蝉鸣,难以比拟海鹤的高雅之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丙申年郊祀斋居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夜色、残雪、宫殿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高雅艺术的追求。诗中“露下虚庭月满襟”一句,以露水和月光为媒介,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后文通过对禁直、斋明、莲漏等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斋戒生活的深刻体验。结尾处,诗人以蝉噪自比,表达了对陆廉伯诗作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诗才的自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