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跑泉和宣溪韵

于菟犹踞薜萝屏,须识名泉本地灵。 调水可怜人更癖,濯缨谁遣梦初醒。 魏公字簇山花艳,苏老诗镵石藓青。 泡影果缘僧咒起,欲将真伪勘图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于菟(yú tú):古代传说中的山林之神,此处指虎。
  • 薜萝屏(bì luó píng):薜荔和萝藦,两种植物,常用来形容山野间的自然景致。
  • 调水:指取水或引水。
  • 濯缨(zhuó yīng):洗涤帽带,比喻高洁不污。
  • 魏公字簇:指魏征的字“玄成”,簇指聚集,此处形容山花聚集如字。
  • 苏老诗镵(chán):指苏轼的诗刻在石头上。镵,刻。
  • 泡影:佛教用语,指事物的虚幻不实。
  • 勘图经:勘查地理图籍。

翻译

虎儿依旧盘踞在薜荔和萝藦构成的屏风般的山野中,要知道这有名的泉水本就是此地灵气的体现。人们为了取水而可怜地变得更为痴迷,洗涤帽带后谁又能让我从梦中初醒。魏征的字仿佛让山花更加艳丽,苏轼的诗刻在青苔覆盖的石头上。这泉水的泡影果然是因为僧人的咒语而起,我想要通过勘查地理图籍来探究其真伪。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虎跑泉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诗中“于菟犹踞薜萝屏”一句,既描绘了虎的威猛,又暗喻了泉水的神秘与灵性。后文通过对“调水”、“濯缨”等动作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泉水的热爱与追求。诗中提到的魏征和苏轼,更是增添了历史文化的厚重感。结尾的“泡影果缘僧咒起”则带有哲理意味,引人深思。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文化的深刻感悟。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