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苜蓿(mù xu):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用作饲料。
- 奚奴:古代指北方民族的奴隶,这里可能指牧马人。
- 大夏:古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边疆地区。
- 铜符:古代用作信物的铜制符节。
- 铁甲:指穿着铁甲的士兵。
- 渔阳:古代地名,在今河北省境内,这里可能指边疆地区。
- 阿斝(ā jiǎ):古代的一种酒器,这里可能指边疆的酒器或酒文化。
翻译
苜蓿含着花草上的露珠,斑驳陆离,牧马人从沙湾中扰扰而出。 尘土飞扬,仿佛从遥远的边疆大夏三千里外传来,泥土随着东风洒满了十二个马厩。 直接内地的铜符刚刚上缴,征西的铁甲士兵还未东归。 可怜那绝代的贤王之手,却少了一幅描绘渔阳阿斝山的画作。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边疆牧马的景象,通过苜蓿、沙湾、尘土等自然元素,展现了边疆的荒凉与辽阔。诗中“尘飞大夏三千里”一句,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边疆的遥远与战事的频繁。末句“可怜绝代贤王手,少画渔阳阿斝山”则透露出对边疆文化的怀念与对贤王才艺的惋惜。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边疆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文化传承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