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十二首
注释
庚戌之秋:指历史上的一个具体年份,庚戌年的秋天。
虏:敌寇。
桑越碣:地名,指古代的地名。
烽火:烽火台上燃烧的火。
甘泉宫:古代宫殿名。
旌竿:旗杆。
长安陌:长安城的大街。
蒙毳衣:粗糙的毛皮衣服。
湩食:生吃。
气丧:士气沮丧。
边将:边防将领。
侵职:侵害职权。
滥官:贪污腐化的官员。
勤王者:忠于国家的人。
决胜:决定胜负。
帷中谋:指在宫廷内部策划。
主和:指主张和解。
贻城下耻:给城池带来耻辱。
廷臣:朝廷大臣。
素纸:白纸。
蜀郡:古代地名,指蜀地。
慷慨挺身:义愤填膺地站出来。
龙颜开:指君主露出喜色。
司马:古代官职名。
宗伯:古代官职名。
登陴:登上土丘。
康哉:表示庆祝的词语。
翻译
在庚戌年的秋天,敌寇大举入侵,跨过桑越碣,越过古北。烽火夜晚照亮了甘泉宫,旌旗白昼遮蔽了长安城的大街。他们逼迫我们的士兵和妇女穿上粗糙的毛皮衣服,屠杀我们的牛羊生吃。镇守边关的将领士气沮丧,防卫军队松懈。贪官污吏肆意侵害职权,忠臣为国捐躯。决定胜负岂能在宫廷内部筹谋,结果导致国家遭受耻辱。皇帝早晨召集朝臣商议,到了中午还未做出决定,就像素纸一样空白。蜀郡的人才久负盛名,义愤填膺地站出来陈述讨伐之策。历来以文才著称的书生,前去向单于献策。朝廷上开始看到君主露出喜色,司马授予策略,宗伯举起酒杯。登上土丘高呼一声,声音如雷震天,胡人骑马飞奔,群臣献上寿礼,歌颂着康乐之情。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幅战乱时期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诗中通过描写战乱中的种种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危亡的忧虑和对忠臣义士的赞颂。诗人运用生动的描写和抒发情感的手法,使整首诗充满了悲壮和慷慨激昂的气息,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爱国情怀和对正义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