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金陵折桂图

· 林光
昔年曾记金陵游,衣冠文物称神州。千年王气凝钟阜,万里襟带长江流。 东梁西梁辟门户,三山驱逐江天浮。龙蟠虎踞没天险,中原形胜那能俦。 大明神祖扫区宇,江淮百万驱貔貅。西望鄱阳东震泽,群雄接戟咸殍囚。 百年宇内混腥秽,天戈一洗无停留。攘夷绥夏功莫比,普天率土同歌讴。 遂开明堂宅斯胜,巍巍大业过商周。金银宫阙插星汉,祥云瑞霭深龙楼。 宫墙绕护松百尺,屈铁偃仰蟠蛟虬。琉璃闪烁争台殿,凤阙掩映罗罳罦。 南都岂止天一柱,储养俊乂资旁求。词官典领在桂籍,鹿鸣三载歌呦呦。 蓝袍济楚谁氏子,手持仙桂欢遨游。酒酣欲过石桥去,马蹄踏碎台城秋。 少年我亦狂如此,至今语亦犹含羞。是谁好事貌此幅,操笔欲语倦还休。 六朝文物今何在,俯仰不觉生閒愁。乌衣巷口白鹭洲,古来文士添语柄,长江滚滚风飕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金陵:南京的别称。(jīn):古代一种金属,(líng):古代坟墓。
衣冠:古代指华丽的服饰。
神州:指中国。
王气:指帝王的威严气势。
钟阜:古代地名,南京钟山和阜山。
襟带:比喻江河纵横。
东梁、西梁:指南京城东西两座城门。
驱逐:排除、消除。
龙蟠虎踞:形容山势险峻。
中原:指中原地区,即中国北方。
神祖: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区宇:疆域。
江淮:指长江和淮河流域。
驱貔貅:指镇压叛乱。
鄱阳、震泽:古代地名,指江西一带。
群雄:指各地的豪杰。
戟:古代兵器,长矛。
殍囚:被俘虏的人。
攘夷绥夏:指抵御外敌,安抚内乱。
普天率土:指天下百姓。
明堂:皇宫。
商周:商代和周代,指古代盛世。
金银宫阙:指皇宫和宫殿。
插星汉:比喻宫殿壮丽。
瑞霭:祥云。
龙楼:高楼。
罳罦:古代宫殿的装饰。
储养:培养。
俊乂:才华出众的人。
桂籍:指进士出身。
鹿鸣: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祥瑞。
蓝袍:指官服。
楚:指楚国,泛指南方。
仙桂:传说中的神树。
石桥:南京名胜之一。
台城:古代城墙上的城台。
六朝:南朝时期的六个朝代。
乌衣巷:南京一处古巷。
白鹭洲:南京一处名胜。

翻译

昔年曾游览过南京,那里的华丽服饰和文化被誉为神州之最。千年来,南京钟山和阜山的帝王气势依旧凝聚在这里,长江在这座城市中蜿蜒流淌。东西两座城门开启,南京城被山川环绕,山势险峻如龙蟠虎踞,中原的风貌在这里无法相提并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统一了疆域,百万士兵镇压叛乱,西望鄱阳,东震泽,各地豪杰齐聚,百姓被囚禁。百年来,这里的气息混杂着腥臭,但一场战争将这一切洗刷干净。抵御外敌,安抚内乱的功绩无人能比,天下百姓同声歌颂。皇宫宏伟壮丽,超越了商代和周代的盛世,金银宫殿犹如插满星汉,祥云缭绕在高楼之间。宫墙围绕着高大的松树,铁偃蟠蛟虬,琉璃闪烁,宫殿之间竞相辉映,凤阙掩映着华丽的装饰。南京城犹如承载着整个天空的支柱,培养着才华横溢的人才,进士们在这里充满自豪地歌唱。穿着官服的南方士子手持神树欢快地游玩,酒兴正浓,欲要过石桥,马蹄踏碎了秋日的城墙。少年时代,我也曾如此狂放,至今仍带着一丝羞涩。这幅画面是谁描绘的,我拿起笔欲言,却感到疲倦,只好休息。六朝的文化遗产如今何处寻觅,仰望天空,不禁生出几分忧愁。乌衣巷口,白鹭洲,古代文人留下了许多诗篇,长江滚滚,风吹草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南京城的繁荣景象,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怀念和感慨。通过对南京城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底蕴,同时也表达了对六朝文化的追忆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南京城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底蕴,给人以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底蕴。

林光

明广东东莞人,字缉熙。成化元年举人。通经史,得吴澄论学诸书,读之大喜。中举后,从陈献章学。初为平湖教谕,官至襄王府左长史。 ► 14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