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春野见寄韵
士生如大木,皆欲架明堂。
宁知施用处,用圆吾乃方。
归来何所事,琢句敷肾肠。
既为烟霞痼,复作花月荒。
一壑今已专,万景身可当。
山空白石烂,云尽青天长。
故人远相慰,瑰辞联夜光。
一展发晔晔,再诵铿琅琅。
贞松无冶容,老桂多古香。
三复如见君,岁晚谁能忘。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祭祀、庆赏等大典,均在此举行。
- 敷:铺陈,陈述。
- 烟霞痼:比喻对山水景色的深爱,难以割舍。
- 花月荒:指对花月之景的荒废,意指不关心世俗之事。
- 一壑:一条山沟,这里指隐居之地。
- 万景:各种景色。
- 冶容:妖艳的容貌。
- 老桂:古老的桂树。
- 三复:反复多次。
翻译
士人生来就像大木,都希望被用来建造明堂。 哪里知道在实际应用中,我却是圆的,而我的内心是方的。 归来后有什么事情可做呢?只是琢磨句子,陈述心声。 既然已经深爱山水,又何必在意花月的荒废。 一条山沟我已经独占,各种景色我都能承受。 山空只有白石烂,云尽只见青天长。 远方的朋友来安慰我,珍贵的诗篇在夜晚闪光。 一展开就光彩夺目,再读起来声音铿锵。 贞洁的松树没有妖艳的容貌,老桂树散发着古老的香气。 反复读了多次,就像见到了你,岁月虽晚,怎能忘记。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诗中,“士生如大木,皆欲架明堂”展现了士人的抱负,但“宁知施用处,用圆吾乃方”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坚守。后文通过对“烟霞痼”和“花月荒”的对比,强调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深情。结尾处,诗人通过“贞松”与“老桂”的比喻,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高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