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春野见寄韵

士生如大木,皆欲架明堂。 宁知施用处,用圆吾乃方。 归来何所事,琢句敷肾肠。 既为烟霞痼,复作花月荒。 一壑今已专,万景身可当。 山空白石烂,云尽青天长。 故人远相慰,瑰辞联夜光。 一展发晔晔,再诵铿琅琅。 贞松无冶容,老桂多古香。 三复如见君,岁晚谁能忘。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祭祀、庆赏等大典,均在此举行。
  • :铺陈,陈述。
  • 烟霞痼:比喻对山水景色的深爱,难以割舍。
  • 花月荒:指对花月之景的荒废,意指不关心世俗之事。
  • 一壑:一条山沟,这里指隐居之地。
  • 万景:各种景色。
  • 冶容:妖艳的容貌。
  • 老桂:古老的桂树。
  • 三复:反复多次。

翻译

士人生来就像大木,都希望被用来建造明堂。 哪里知道在实际应用中,我却是圆的,而我的内心是方的。 归来后有什么事情可做呢?只是琢磨句子,陈述心声。 既然已经深爱山水,又何必在意花月的荒废。 一条山沟我已经独占,各种景色我都能承受。 山空只有白石烂,云尽只见青天长。 远方的朋友来安慰我,珍贵的诗篇在夜晚闪光。 一展开就光彩夺目,再读起来声音铿锵。 贞洁的松树没有妖艳的容貌,老桂树散发着古老的香气。 反复读了多次,就像见到了你,岁月虽晚,怎能忘记。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诗中,“士生如大木,皆欲架明堂”展现了士人的抱负,但“宁知施用处,用圆吾乃方”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坚守。后文通过对“烟霞痼”和“花月荒”的对比,强调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深情。结尾处,诗人通过“贞松”与“老桂”的比喻,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高洁情怀。

许有壬

元汤阴人,字可用。许熙载子。善笔札,工辞章。仁宗延祐二年进士,授同知辽州事,禁胥隶扰民。冤狱虽有成案,皆为平反。至治间,为江南行台监察御史。顺帝元统间,为中书参知政事。彻里帖木儿奏罢进士科,廷争甚苦而不能夺,遂称病不出。帝强起之,拜侍御史。廷议欲行劓刑,禁汉人、南人学蒙古、畏兀儿文字,皆争止之。顺帝至元间,以忌者太多,辞官。后仍为参知政事,不久,称病归。至正十五年,迁集贤大学士,改枢密副使,拜中书左丞。十七年,以老病致仕。有《至正集》、《圭塘小稿》。 ► 4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