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咏

· 清珙
破屋萧萧枕石台,柴门白日为谁开? 名场成队挨身入,古路无人跨脚来。 深夜雪寒惟火伴,五更霜冷有猿哀。 袈裟零落难缝补,收卷云霞自剪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閒咏(xián yǒng):闲暇时的吟咏。
  • 破屋:破旧的房屋。
  • 萧萧:形容风声或草木摇动声。
  • 枕石台:以石台为枕,形容简陋的居住环境。
  • 柴门:用树枝编成的门,指简陋的门户。
  • 名场:名利场,指世俗的纷争之地。
  • 挨身入:挤身进入,形容争名夺利的样子。
  • 古路:指古老的道路,比喻追求真理的道路。
  • 跨脚来:迈步前来,形容无人愿意走这条路。
  • 火伴:火堆旁的伴侣,指孤独中的慰藉。
  • 猿哀:猿猴的哀鸣声。
  • 袈裟:僧人穿的衣服。
  • 零落:破旧不堪。
  • 收卷云霞:比喻收集自然的美景。
  • 自剪裁:自己剪裁,比喻自己创作或安排。

翻译

我在这破旧的屋子里,以石台为枕,风声萧萧。那扇简陋的门,白日里又为谁而开呢? 名利场上,人们争先恐后地挤进去,而那条古老的道路,却无人愿意迈步前来。 深夜里,雪带来了寒意,只有火堆旁的伴侣相伴;五更时分,霜冷中传来猿猴的哀鸣。 我的袈裟已经破旧不堪,难以缝补,只好收集天边的云霞,自己剪裁成新的景象。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一个隐居僧人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感。诗中,“破屋”、“柴门”等意象展现了僧人简朴的生活环境,而“名场成队挨身入,古路无人跨脚来”则深刻揭示了世俗与真理之间的对比。后两句以自然景象为背景,抒发了僧人在孤独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淡漠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清珙

元僧。常熟人,字石屋。俗姓温。住当湖之福源。尝作偈云:“拾得断麻穿破衲,不知身在寂寥中。”后退居霅溪西之天湖,吟讽自适。有《石屋诗集》。 ► 53篇诗文

清珙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