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簪

· 彭炳
明簪倚修筠,抚揽自清绝。 明河夜无声,茅亭四檐月。 露寒鹤梦醒,山花落香雪。 白云虽无心,今宵傥怡悦。 持杯欲问之,忘言楚天碧。 渺然思美人,芙蓉似颜色。 乘鸾月明中,青霞拥鸾翼。 苒苒别离时,吹箫苦幽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明簪:明亮的簪子,这里可能指月光或某种明亮的物体。
  • 修筠:修长的竹子。
  • 明河:明亮的银河。
  • 怡悦:愉快,高兴。
  • 渺然:遥远的样子。
  • 芙蓉:荷花,这里可能比喻美人的容颜。
  • 乘鸾:传说中仙人骑乘的神鸟,这里可能指仙境中的景象。
  • 青霞:青色的云霞,常用来形容仙境或美好的景象。
  • 苒苒:渐渐地,慢慢地。
  • 幽咽:形容声音低沉、含糊不清。

翻译

明亮的簪子倚在修长的竹子旁,抚摸着它,感觉自然清新至极。明亮的银河在夜晚静默无声,茅亭的四角挂着月光。露水寒冷,鹤梦初醒,山花落下,香气如雪。白云虽然无心,但今夜似乎感到愉悦。我举杯想要询问,却忘记了言语,只看到楚天碧蓝。我遥想那位美人,她的容颜似芙蓉般美丽。在明月之中,她乘着鸾鸟,青霞环绕着鸾翼。渐渐地,别离的时刻到来,吹箫声中带着苦涩和低沉。

赏析

这首诗以夜晚的静谧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了一幅超脱尘世的画面。诗中“明簪”、“修筠”、“明河”等词语构建了一个清新脱俗的自然环境,而“露寒鹤梦醒”、“山花落香雪”则进一步以自然景象来象征诗人的内心世界。后半部分通过对美人的遥想和别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离别的哀愁。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美好生活的深刻感悟。

彭炳

元建宁崇安人,字元亮。留心经学,诗效陶、柳,喜与海内豪杰交往。驸马乌谷逊事以师礼。顺帝至正中征为端木说书,不就。有《元亮集》。 ► 39篇诗文

彭炳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