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漆弩

画船来向高沙驻。便上蹑探梅吟屦。对金山有玉娉婷,两点愁峰眉聚。 倚西风目断行云,懒唱大江东去。借中郎爨尾冰弦,记老杜曾游此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黑漆弩:一种曲牌名。
  • 高沙: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niè):踩,踏。
  • 探梅吟屦:指穿着适合探梅时行走的鞋子。
  • 金山:地名,可能指江苏镇江的金山。
  • 玉娉婷:形容女子姿态美好。
  • 两点愁峰眉聚:形容女子眉头紧锁,显得忧愁。
  • 目断行云:形容目光远望,直至云端,表示思绪遥远。
  • 大江东去:指长江向东流去,常用来象征历史的流逝。
  • 中郎:指东汉文学家蔡邕,字伯喈,曾任中郎将。
  • 爨尾冰弦:爨(cuàn)尾,指琴尾;冰弦,指琴弦,形容琴音清脆。
  • 老杜:指唐代诗人杜甫。

翻译

画船停靠在高沙,我便踏上探梅的旅途。面对着金山,有一位姿态美好的女子,她的眉头紧锁,显得忧愁。

倚着西风,我的目光远望至云端,懒得唱起那首象征历史流逝的《大江东去》。我借来了蔡邕的琴,弹奏着清脆的琴音,记起杜甫曾游历过这里。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画船停泊、探梅之旅、金山上的忧愁女子以及借琴记古的情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历史文化的追忆。诗中“两点愁峰眉聚”一句,巧妙地以山峰比喻女子眉头,形象生动。而“借中郎爨尾冰弦,记老杜曾游此处”则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人的敬仰和对历史的缅怀,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情怀。

张可久

张可久

张可久,一说名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现存小令800余首,为元曲作家最多者,数量之冠。他仕途失意,诗酒消磨,徜徉山水,作品大多记游怀古、赠答唱和。擅长写景状物,刻意于练字断句。讲求对仗协律,使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种清丽典雅的风格。可以说,元曲到张可久,已经完成了文人化的历程。 ► 1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