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女

我本朱氏女,住在临川城。 家世事赵氏,业惟食农耕。 五岁父乃死,天复令我盲。 莫知朝与昏,所依母与兄。 母兄日困穷,何以资我身。 一朝闻密言,与盲出东门。 阿母送我出,阿兄抱我行。 不见所向途,但闻风雨声。 行行五里馀,忽有呼兄名。 兄乃弃我走,客前抚我言。 我与赵世亲,复与汝居邻。 闻汝即赴死,扶服到河滨。 我身尽沾濡,不复知我身。 汝但与我归,养汝不记年。 涔涔遵旋路,咽咽还入城。 城中尽惊问,戚促不能言。 望门唤易衣,恐我身致患。 再呼我母来,汝勿忧饥寒。 汝但与盲居,保汝母女全。 我母为之泣,我邻为之叹。 喜我生来归,疑我能再明。 况得与母居,不异吾父存。 我今已十三,温饱两无营。 我母幸康强,不知兄何行。 我母本慈爱,我兄亦艰勤。 所驱病与贫,遂使移中情。 当日不知死,今日岂料生。 我死何足憾,我生何足荣。 所恨天地生,不如主翁仁。 谁能为此德,娄公名起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临川:地名,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
  • 赵氏:姓氏,这里指作者的家庭。
  • 业惟食农耕:指家庭主要以农业为生。
  • 困穷:贫穷困苦。
  • 密言:秘密的话,这里指有人告诉她要带她出去。
  • 扶服:扶持,帮助。
  • 沾濡:湿透。
  • 涔涔:形容水流不断的样子。
  • 咽咽:形容哭泣声。
  • 戚促:忧愁急迫。
  • 易衣:换衣服。
  • 娄公:人名,可能是救助作者的人。
  • 起莘:人名,可能与娄公是同一人。

翻译

我本是朱家的女儿,住在临川城。我家世代为赵姓服务,主要靠农耕为生。五岁时父亲去世,上天又让我失明。不知道白天黑夜,只能依靠母亲和哥哥。母亲和哥哥日渐贫困,如何维持我的生活?一天,我听到秘密的话,有人要带我出东门。母亲送我出去,哥哥抱着我走。看不见前方的路,只听见风雨声。走了五里多,忽然有人叫哥哥的名字。哥哥丢下我逃走,一个陌生人上前安慰我。他说他与赵家有亲,也是我的邻居。听说我要赴死,他急忙赶到河边。我全身湿透,不再知道自己是谁。他让我跟他回家,承诺养我不知多少年。我们沿着水流回路,哭泣着回到城里。城里人都惊讶地询问,我忧愁急迫地说不出话。我向门内的人求助,换衣服,担心我的身体会带来麻烦。再次呼唤母亲来,让她不要担心我饥寒。只要我和盲人住在一起,就能保证母亲和女儿的安全。我母亲为此哭泣,邻居们也为之叹息。他们高兴我活着回来,怀疑我能否再次看见。何况能和母亲住在一起,就像父亲还在一样。我现在已经十三岁,不追求温饱。我母亲身体健康,不知道哥哥去了哪里。我母亲本性慈爱,我哥哥也很勤劳。是疾病和贫穷驱使我们改变了情感。当时不知道会死,现在怎能想到会生。我死不足惜,我生也不值得骄傲。我所恨的是天地的不公,不如主人的仁慈。谁能做出这样的德行,娄公名叫起莘。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一个盲女的自述,展现了她悲惨的命运和家庭困境,以及她对生活的无奈和对仁慈的渴望。诗中,盲女的遭遇令人同情,她的家庭因贫穷和疾病而陷入困境,她的哥哥在危难时刻抛弃了她,而一个陌生人的出现给了她新的希望。诗的结尾,盲女表达了对天地不公的怨恨,以及对仁慈之人的赞美。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反映了元代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揭傒斯

揭傒斯

元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江右人,字曼硕,号贞文。元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家贫力学,贯通百氏,有文名。仁宗延祐初,程钜夫、卢挚荐于朝,由布衣特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凡三入翰林。文宗时开奎章阁,首擢授经郎,以教勋戚大臣子孙,帝恒以字呼之而不名。与修《经世大典》。顺帝元统初,迁翰林待制,升集贤学士。及开经筵,升侍讲学士,同知经筵事。诏修辽、金、元三史,为总裁官。留宿史馆,朝夕不敢休,因得寒疾而卒。谥文安,著有《揭文安公集》。傒斯平生清俭,文章严整简当,诗尤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 2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