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 次王仲武为寿韵

彼寿而康,雁自能鸣,樗还不材。且光华老境,春风秋月、消磨旧梦,暮省朝台。倚伏相寻,穷通素定,轩冕于人果傥来。神仙远、有桃花流水,便到天台。 云林都是亲栽。幸登览犹能矍铄哉。但携琴载酒,时时游戏,逢山见竹,处处安排。谏议无功,催科无政,烂醉何妨卧客怀。承平日,看英才用世,多少台莱。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雁自能鸣:比喻有才能的人自然会有所表现。
  • 樗还不材:樗(chū),指臭椿树,常用来比喻无用之物。
  • 暮省朝台:指早晚反省和思考。
  • 轩冕:古代大夫以上的官吏出门时所穿戴的礼服和礼帽,后泛指高官。
  • 傥来:偶然得到。
  • 云林:指隐居之地。
  • 矍铄:形容老年人很有精神的样子。
  • 催科:催促征收赋税。
  • 台莱:古代官名,指高官。

翻译

他长寿且健康,像雁一样自然能鸣叫,像樗树一样虽不材却自在。老境中依然光彩照人,无论春风秋月,旧梦已消磨,早晚都在反省思考。福祸相依,穷通早已注定,高官显贵对人们来说不过是偶然所得。神仙般的生活遥远,但有桃花流水相伴,便仿佛到了天台仙境。

云林中的树木都是亲手栽种。幸好还能精神矍铄地登高望远。只需携琴带酒,时时游戏,遇见山就见竹,处处都能安排得当。作为谏议官没有功绩,催收赋税也没有政绩,醉卧客怀又有何妨。在和平的日子里,看着英才被重用,多少高官显贵。

赏析

这首作品以自寿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人生的感悟。通过“雁自能鸣”和“樗还不材”的比喻,展现了作者随遇而安、自在逍遥的生活哲学。词中“轩冕于人果傥来”一句,透露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之情。结尾处“看英才用世,多少台莱”,则流露出对和平时期英才辈出的欣慰之情。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许有壬

元汤阴人,字可用。许熙载子。善笔札,工辞章。仁宗延祐二年进士,授同知辽州事,禁胥隶扰民。冤狱虽有成案,皆为平反。至治间,为江南行台监察御史。顺帝元统间,为中书参知政事。彻里帖木儿奏罢进士科,廷争甚苦而不能夺,遂称病不出。帝强起之,拜侍御史。廷议欲行劓刑,禁汉人、南人学蒙古、畏兀儿文字,皆争止之。顺帝至元间,以忌者太多,辞官。后仍为参知政事,不久,称病归。至正十五年,迁集贤大学士,改枢密副使,拜中书左丞。十七年,以老病致仕。有《至正集》、《圭塘小稿》。 ► 4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