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刘眘(shèn)虚:唐代诗人。
- 孤峰:指庐山的山峰孤立突出。
- 临万象:面临世间万物。
- 秋气:秋天的气息。
- 高清:高洁清朗。
- 天际:天边。
- 南郡:地名,具体所指结合语境当是远处的某个郡城。
- 林端:树林的顶端。
- 西江:可能是泛指西面的江水 。
- 山门:寺庙的大门。
- 二缁(zī)叟:两个穿黑色僧衣的老者,这里指僧人。缁:黑色,僧人多穿黑衣。
- 振锡:挥动锡杖。锡,锡杖,和尚所持的法器。
- 心照:内心领悟。
- 有无界:佛教概念,“有”和“无”的界限。
- 业悬:“业”在佛教中指人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后果,“业悬”意思是因果相续。
- 前后生:前世今生。
- 真机静:真正的清净机趣。
- 爱网:佛教语,指情爱的罗网。
- 方首:刚开始。
- 金门路:指通往朝廷的道路,代指仕途。
- 未遑:来不及。
- 参道情:体悟、探究佛道的真谛。
翻译
孤立的山峰俯瞰着世间万物,秋天的气息高洁又清朗。天边南郡清晰地显现出来,树林顶端西面江水闪耀着光明。山门前两位穿黑衣的僧人,挥动锡杖发出悠悠的声响。心中领悟那“有”与“无”的界限,明白行为的因果延续前世今生。虽然知晓真正的清净机趣,可仍旧与情爱的罗网相伴并行。刚刚踏上仕途之路,还来不及去探究佛道的真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庐山秋景与佛教感悟交织的画面。开篇“孤峰临万象,秋气何高清”,以壮阔之笔描绘庐山孤峰凌驾万物,秋气清爽高洁,奠定了全诗开阔高远的基调。中间描写从山顶眺望所见,“天际南郡出,林端西江明”,展现出天地的辽远与景色的澄澈。而“山门二缁叟,振锡闻幽声”,将笔触转向寺庙中的僧人,增添了清幽静谧之感。后半部分转入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思考,“心照有无界,业悬前后生”,体现了他对佛法的感悟,虽然洞察清净机趣,但“尚与爱网并”,又表明未能超脱尘世情感。最后“方首金门路,未遑参道情”则交代了自己仕途初启,无暇深入探寻佛道,反映出诗人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的纠结矛盾。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生动展现,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索 ,体现了诗人复杂的心路历程和深厚的文学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