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詶(chóu):答谢,酬答。
- 石渠署:指翰林院,唐代文学家常在此任职。
- 丹霄:指天空,比喻高远的理想或前程。
- 双节:指双重的荣耀或地位。
- 外台:指地方官府,与中央相对。
- 孤箫:指孤独的箫声,比喻孤独或寂寞。
- 中禁:指皇宫中的禁地。
- 徵黄:指征召黄门侍郎,即皇帝的近臣。
- 旦夕:早晚,比喻时间短暂。
- 南燕:指南方的燕子,比喻南方的官职或地方。
翻译
自从进入翰林院,三次听到宫树上的蝉鸣。 虽然天空辽阔,但还未找到前进的道路,白发又增添了几许。 拥有双重的荣耀,地位显贵于外台,孤独的箫声在皇宫中传扬。 征召黄门侍郎的消息就在旦夕之间,不久将启程前往南方的官职。
赏析
这首作品是刘禹锡答谢滑州李尚书的诗,通过描述自己在翰林院的时光和未来的期望,表达了对李尚书的敬意和对自己前程的期待。诗中“丹霄未得路”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渴望,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迷茫。而“徵黄在旦夕”则预示着诗人即将迎来新的机遇,充满了希望和期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刘禹锡作为唐代文学家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