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相公平泉潭上喜见初月

家山见初月,林壑悄无尘。 幽境此何夕,清光如为人。 潭空破镜入,风动翠蛾嚬。 会向琐窗望,追思伊洛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林壑(hè):山林与沟壑,指自然环境。
  • 幽境:幽静的环境或地方。
  • 清光:清澈明亮的光线。
  • 为人:此处意为“给予人”。
  • 破镜:比喻水面平静如镜,但有轻微波纹,如同破碎的镜子。
  • 翠蛾:翠绿色的眉毛,这里比喻新月如眉。
  • (pín):皱眉。
  • 琐窗:雕有连环形花纹的窗户。
  • 伊洛滨:伊水和洛水的河畔,指洛阳一带,这里用来象征诗人的故乡或思念之地。

翻译

在故乡的山上初次见到新月,林间与沟壑静悄悄,没有尘埃。 这样的幽静之地,是何等夜晚,清澈的月光仿佛是特地为人而照。 潭水波光粼粼,如同破碎的镜子,微风拂过,新月如翠眉轻皱。 我会向着雕花的窗户望去,追忆起伊水和洛水边的故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故乡山中初见新月的情景,通过“林壑悄无尘”和“幽境此何夕”表达了环境的静谧与夜晚的神秘。诗中“清光如为人”一句,巧妙地将月光拟人化,赋予其情感色彩。后两句通过对潭水和月光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美丽。结尾的“会向琐窗望,追思伊洛滨”则透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